人文纪要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举行级
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举行级
《学年论文》动员会
年6月15日,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在院本部3A教室举行了级《学年论文》动员大会。人文学院副院长翁伟志、院长助理王念祖、历史学系宋馥香、毛晓阳、郭秀清、房建国、黄运明、余元启、于戈等教师以及级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80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动员会。
(动员会活动现场)
会议由毛晓阳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学年论文》的课程性质,并向历史学系级全年段的同学简要介绍了本年度《学年论文》的工作进度安排。接着,他邀请到场的教师分别就自己所设计的选题向同学们进行了说明。本年度《学年论文》的选题主要包括7项内容,即由全系教师参与指导的“福建省大学生五缘文化征文大赛”选题、翁伟志指导的“海丝文化中的疍民群体调研”选题,陈日升、余元启、毛晓阳联合指导的“中国教育公益文化调查”选题,房建国、郭秀清联合指导的“英文文献翻译”选题,李皞指导的“历史文化创意策划案”选题,张铎瀚、于戈联合指导的“德化窑研究”选题,和黄运明指导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博事业社会实践调研”选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其中某一项选题,所完成的作品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审阅、修改后提请参加相关作品竞赛,以赛代练,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老师动员现场)
《学年论文》是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常见的课程,主要有学术研究型与实践应用型两种类型。在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历史系里,《学年论文》都是在大三开设,周期为一个完整学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选题的文献综述、查找资料、写成论文、提交答辩的工作,大致可以视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预演,其完成质量与答辩表现往往成为保送攻读本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学术研究型的特性。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的《学年论文》课程(此前的课程名称为《学科基础实习》)属于实践应用型,主要遵循习总书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校训,适应于闽江学院的总体办学宗旨,多年来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基本目标,此前较具代表性的选题包括闽安镇历史文化调研、双杭街区改造调研等。
(活动现场图)
近年来,为了适应历史学专业应用型转型的需要,部分教师设计的选题更为多元,学生的可选择面也更为广泛。如由陈日升、余元启、毛晓阳联合指导的“中国教育公益文化调查”选题,便结合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两种方式,指导同学围绕家乡的教育公益基金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其中的优秀成果除了推荐参加“福建省五缘文化征文大赛”以及“公众口述历史征文大赛”“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征文”等之外,还曾结集出版为《财富的归宿:福建民间教育公益基金调查报告》,探索出了一条将科研融入教学、以教学带动参赛、以比赛引导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财富的归宿》毛晓阳,余元启主编)
文/图:柯诗诗
编辑/指导:李忱璐/叶翔宇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