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游两江四岸middot探寻
前言
闽江流域,地域辽阔,山峦重叠,溪河盘亘,既长且远,形成“非梯航不通”的特殊地理环境。这里物产富饶,盛产木材、藤、棕、铁、生漆、桐油、苎麻和蛎灰等造船物料。闽江流域的先民采伐树木,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驾舟载物,与外地贸易往来,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闽江逐渐成为该省的经济大动脉,闽江流域的人民长期使用各种木质船进行航运。
▼
闽江航运史
从闽江上游各县运往福州货物称作“下行货”,有米、茶、木材、竹、纸、糖、笋干、香菇、莲子、中药材、樟脑、桐油、生漆、染料等,以米、茶叶、木材、竹为大宗。从福州输往闽江上游各县货物称作“上行货”,有食盐、洋布、棉纱、西药、百货、京果、铁器、五金、煤、煤油、纸烟、火柴等,其中以食盐为大宗。茶叶产地遍及闽北各地,以武夷山为盛。在年前,朝廷禁止茶叶从福州港出口。年,因为太平军兴,截断了传统茶叶商道,福州港茶禁被解除了,闽江则把闽北产茶区和福州有机联系起来,著名的福州茶港便应运而生。到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超过广州,年又超过上海。年茶叶出口量高达一亿多磅,创福州港茶叶输出量最高纪录。这些数量庞大的茶叶均从闽北各地装袋封箱,雇工挑上溪船,顺流而下抵福州,再装上海轮,行销海内外。这一时期,闽江堪称得上是北茶南运的黄金水道。
▼
船舶介绍
纵观整个闽江航运史,闽江上的航运模式不断变化,而船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进化。
▼
鼠船·客货并载有分量
闽江半溪船以“鼠船”为主。它因形似鼠而得名,头尾尖,船底薄且平、船体窄而长,有船篷、船舵,并配有竹篙、木浆、橹。
鼠船始于北宋,产于福建省福州府闽清县,所以又称之为“闽清船”,长两丈四尺,宽两尺五寸,高二尺六寸,船体轻,吃水浅,适合于内溪支流航行。
清末民初,推广到建溪、沙溪、富屯溪。传至各地后,有称为舴船、大头船、舴艋船等,其尺寸及载重量也不尽相同,邵武、光泽的船还添设风帆。民国前期,仅闽清县就有一千多艘,抗战后逐渐减少。上世纪四十年代,沙县有四十多艘,永安、将乐各有五十艘,尤溪、建宁、泰宁各有三十艘。五十年代起,鼠船开始沿着九龙溪传入清流、宁化。年,鼠船逐渐被淘汰。
鸡公船·稳当灵活结队行
鸡公船的首尾尖而高翘平底船,身呈流线型,外壳又涂红油漆,貌似公鸡。鸡公船无舵桨,航行时使用篙桨。蒿桨是以坚硬的黄楮柴制成,约五米长。直径三、四公分,一端顶包铁钎为篙用来撑船;另一端为桨可以划水,桨端呈叶片状,三公分厚,十公分宽,一米长。
鸡公船多在富屯溪、沙溪流域行驶。闽江上源溪流,水流缓慢,适合此船航行。浅水航行用篙撑动,船底可拖沙石而过。航驶在深水险滩时,把篙桨挂在船尾的活动铁钩上,掌舵、摇橹、横划,一桨多用,十分便利。明清以后,鸡公船已驶向闽江流域,此时船身较上源船为更大型,结构如旧。大型鸡公船,前头加两把篙桨,功能撑划并用。驶到闽江上的鸡公船为五至六吨级。鸡公船多成帮结队而行,有把头船和济润船,行止统一,号令一致,称霸两溪。鸡公船帮为了争夺航道和停靠站码头,常有争斗,其篙桨是争斗时的上乘武器,有争必赢。主要以江西鸡公船帮曾长期控制南平两溪的溪河航道,直至民国初年,才被闽清船帮所取代。这种长途运输船帮,与其说是工帮,不如说其是商帮。
麻雀船·流线如鱼省时力
麻雀船是一种里溪船,包括“十锦标”“闽清鼠”等,载重三十至六十担,分为三舱、四舱、四舱半等若干等级,可通至松溪、崇安、光泽、泰宁、建宁、清流等处,并能深入尤溪、古田溪、梅溪、大樟溪。闽江有相当部分“雀船”产自建宁、泰宁。那里的商贩在富屯溪支流金溪上游制成四舱“雀船”,就地买来大米,半载而下,行至洋口再将米补购装满,运到福州,连船带米一起卖掉,空手返回,重行造船运米,省去逆水行舟的艰难程序。
历史上,麻雀船是运送闽北溪米到福州的主要交通工具。福州为省会所在地,人烟稠密,历来为缺粮区,所需米粮相当一部分由闽北产粮区供给,这种米粮称作溪米。在福州南台闽江码头下货,如果运输溪米的米船三日未到,市面米价则立即暴涨。据《光泽乡土志略》记载,光泽年产二十余万石大米,其中有三万至四万石大米由闽江水道运销福州。据统计,闽北各地运往福州溪米,每年约计六十多万担,以闽江水系运米的麻雀船每艘平均装运一百担计,每年约需六千多艘麻雀船穿梭于闽江河流。
篇末
在未来,我们八闽大地的母亲河上势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船舶,多样化的游船也将满足市民朋友们在乘船游览闽江的旅途中具有更多元化的选择。
关于未来的闽江游船,如果您有什么想法,请在文末留下您宝贵的一笔,也许未来的闽江游船设计上也将多出您的style~
注: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