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回国奖,福州河湖长制凭什么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唐人徐寅在《回文诗》中这样描写福建福州的河道风光。福州是一座山水之城,既有泉涌溪流,绿水绕城,也可见湖光潋滟,秋水滔滔。河湖与这座千年古城相伴相生,而治水也是福州发展绕不开的课题。
据统计,福州市内河条,总长度公里,汇水面积多平方公里。全市50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73条,主要河流有闽江、敖江、龙江和大樟溪。多年来,为了“管好河、护好水”,福州历届党委政府不断实践探索,近年更是大力推动实施河湖长制,围绕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全力推动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正成为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创新突破机制先行
在今天的福州,市民们早已把沿江休闲当成了一种生活常态。清晨的西湖公园里,慢跑、练拳的人们怡然自乐,偶有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蹲守觅食归来的野鸟。依托发达的河湖水系,福州还开发出了5条内河旅游线路和“闽江之心”最美岸线。
沿闽江乘船顺流而下,沿岸水质现状、公园绿化、风貌保护、建筑管控、河面保洁大幅改善;污水处理厂、截污、排涝、泵站等配套设施不断建设完善;仓山阳岐河水系综合治理正加快推进中,历史风貌、乡愁记忆随着治理的脚步得以传承留存……
闽江沿线水清岸绿。颜家蔚摄
看得到的变化背后,是一套越来越健全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发挥作用。据了解,为舞好治水管水“指挥棒”,福州市河长办修订完善巡河议事、信息通报、督查督办、考核考评等多项工作制度,建立交办分办、验收销号的问题闭环整改机制,形成河湖长制工作运行长效工作机制。
每年3月14日是福州市的“河长日”。而在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前,每月14日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带队,前往所负责河段集中开展巡河护河活动。近年来,市县乡三级共计开展场河长日活动,巡查解决个问题。
今年4月,福州市委、市政府把每月14日的“河长日”延伸为“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目前,该活动已在福州市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
福州市委开展的碧水保卫战专项巡察工作,则将巡察部门延伸到市直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和基层县、乡。目前,全市共完成巡察反馈流域问题整改项,机制体制问题整改项,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据介绍,为强化监督,福州市纪委监委牵头,市委巡察办、市效能办、市水利局(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等单位共同形成了水系提升“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协调解决河湖存在的问题。据悉,机制实施以来,联席会议成员开展29次巡河督查,协调解决个河湖突出问题。
闽江沿岸景观带。赖庆祥摄
当然,河湖的治理需要的不仅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基于自身特点,福州市在全省首创了城区内河“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的“双河长”河湖管理治理新模式。以“日交办、旬跟踪、月销账”督查督办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各区的年度绩效及各运维企业的付费挂钩,推动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