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勾画城市文明景象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宗志鹏
7月8日,苏州城管系统召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誓师动员大会,对其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清理既有积存垃圾点位,重点治理市容秩序等内容,努力消除城市管理的弱项,提升文明新高度。
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高文明水平的比拼,更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检视和考验。苏州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松表示,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责任部门,苏州城管系统坚持做好做优本职工作,全力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日常巡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影响测评指标的堵点问题,不断提升苏州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以更高标准“亮剑”治理难题
7月15日早上8点半,30℃的苏州天空亮得刺眼,翻涌起一股股热浪;沿着姑苏区陆步桥街向西,带队开展检查的苏州城管局市容管理处负责人朱斌后背早已湿透。一路上,朱斌或低头观察人行道的清洁情况,或钻进背街小巷查看卫生死角,又或来到小区检查垃圾分类,发现问题后,他便举起手机进行拍照,上报至信息库。“对照创建标准,这些环境卫生问题都会成为扣分项,必须尽快整治解决。”朱斌严肃地和组员说道。
以更高标准找出存在的不足,将文明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苏州城管系统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苏州市城管局组建5个体检督导组,以集中“体检”和日常督导的方式对苏州各板块进行地毯式检查,并根据现场测评情况进行打分,就各区域存在的环境秩序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体检报告”,直面痛点、难点。
看见问题,就要立行立改。苏州市文明办和城管委联合开展“共建洁净家园同创文明城市”全民大扫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社区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主次干道环境卫生”“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城市家具外表容颜”等重点环节进行整治,清理城市卫生死角和长期积存垃圾,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文明发起更高追求,打造干净的环境只是第一步,还得因地制宜,在城市面貌上花心思、下功夫,加强各类环境布置的精细化管理,展现地方的特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品质和能级。
苏州城管局创新出台了《苏州市店招标牌设施个性化设置导则》,以店招标牌管理“备案制”的方式,引导苏州广大商铺店家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设置更加具备自身风格和辨识度的店招标牌,放大店招标牌“美学美商”影响力,增添城市的魅力。
最近几天,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一家羊肉馆老板余远桂看着新店门楣上新挂的店招,心里美滋滋的:宋体撰写的红色店名简约端正,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在盛泽开的第2家店,以前申请店招,提交完不少材料也要5天时间才能办好。”余远桂说,现在把设计效果图和相关材料交上去,当场就能拿到一个“备案证”,只要不违反负面清单的内容,就可以制作悬挂自己特色的店招。
以更优服务“根治”城市顽疾
“对城市进行‘体检’,不仅是要发现整治城市管理的沉疴顽疾,更要找准问题背后的症结、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彻底拔除‘病根’。”苏州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阎鸿泰说,对测评结果综合研判便不难发现,诸多不文明现象均源于早先的规划设计难以满足当下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针对此类问题,城管系统不能简单的“以罚代管”,而是要想百姓之所想,甚至想他们之未想,靠前服务满足老百姓需求,从根源上化解管理难题。
走进位于姑苏区白塔西路皮市街口的农特产品临时销售点,这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大早,西山的果农孔阿婆挑着担子来到这里,刚将自家的枇杷摆上摊位,便有顾客上门,孔阿婆赶紧起身,为他分拣、称重、装袋……临近中午,孔阿婆带来的35斤枇杷几乎销售一空。在今年各类季节性水果上市之际,苏州城管系统主动服务,在市区范围内选取设置余个地产瓜果自产自销点,摊位超过个,有效帮助果农拓宽销售渠道,也巧妙化解因流动经营而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实现规范管理。
而针对“停车难”问题,苏州城管部门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共享停车位的同时,对停车位予以智慧化管理,提升停车场的通行效率。今年,常熟琴川街道启动“5G+智慧停车”项目,在青城山路、闽江东路道路泊位安装嵌入式泊位终端,运用5G技术,对停放车辆进行实时、精准监测与计时收费,并配合高位视频,规避人工收费不规范、事故取证难、泊位周转率低等弊端,实现道路侧泊位的快停快走,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此外,垃圾过时投放的问题也正得到解决。考虑到“生物钟”不“对表”、服务有“时差”等问题,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城区内所有开放式小区、部分物管小区全面开通过时服务,每日在相应时段约个投放点位增设0.5-1小时过时服务,缓解垃圾包乱投放问题。
苏州城管系统坚持探索社会治理的最优路径,以一项项暖心举措解决了百姓的急难愁盼,从根源上消除着城市的“不文明”,但这并不代表城管系统摒弃管理职责,放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苏州城管系统推进城市管理“微执法”专项行动,通过“三次必罚”对乱倒垃圾、污水等12类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推动各地高效解决动态性市容秩序问题。
以更智慧手段“锻造”长效机制
文明创建绝非一夕之功,不是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了事,而是要让文明融入城市发展,这意味着社会治理同样需要坚持不懈,形成常态长效的机制,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杜绝问题反复回潮,带动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
数字赋能,强化动态监管是苏州城管系统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一层楼”的创新之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苏州城管部门搭建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大数据体系,实现“1+10”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数据的整合集成。同时,苏州城管系统将全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等五大类、小类城市部件采集编码,纳入数据库,更加高效便利地对城市部件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6月13日,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发现在高新区金枫路灯号西南侧12米人行道处有不明井盖缺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随即他便将问题上报,高新区联动中心通过查询编码,明确该部件为枫桥街道负责养护的雨水箅子,并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下发工单,及时进行处置,保障市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建设,苏州城管系统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上线运行市容环卫责任分级分类智慧化管理系统,推动市区条道路的沿街商户、单位市容环卫责任书签约率和张挂率均达到%,采集数据22万余条,构建起一张“信息化清单”,并通过开展常态化日常巡查,对各商户、单位进行评级打分,使“门前三包”责任得以落实。
“文明”有时很大,大到足以成为人们对一座城市盖棺定论后形成的固有印象,“文明”有时很小,小到可能只是百姓家门前一条干净整洁的巷弄。宽泛宏大的文明理念最终回归于治理工作的落小落细,而精细化治理又得坚持“文明大道”不偏不移,参透文明建设“大与小”辩证关系的苏州城管系统坚守本职岗位,以“绣花功夫”和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悉心打磨、用心雕琢城市的肌理和内涵,为苏州的“文明”增姿添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