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都应该知道,这几种国家级保护鱼类,

白癜风形象大使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95.html

钓鱼之乐,在于未知,在于不确定,这是每一个钓鱼人都沉迷其中的乐趣之一。野钓时,更是如此。

钓鱼这个事,是应该归属到概率事件中的,除非是竞技池、黑坑池垂钓,大多数野外水域中,都不可能只有某一种单一的鱼种。

相应的,我们每一次下竿,到底能钓上来个什么品种的鱼,这是未知的,大小未知、鱼种未知。

所谓的什么饵料钓什么鱼,这不过是商家、厂家鼓吹的噱头,事实上,只有小鱼吃不了大体积的饵,而不存某一种饵只钓某一种鱼。

在野外水域,压根也不存在只吃某一种食物的鱼类,也正因为此,钓鱼的魅力和乐趣就出来了,用的同一种饵料,谁也不知道给口的到底是什么鱼。

但是,这在实战中,也会给我们钓鱼人带来一些隐患,因为国家近些年将很多鱼种列为濒危物种,以目前越来越严格的执法环境而言,应对不当,轻则罚款,严重的直接刑拘,承担刑事责任。

好在很多濒危鱼种生存水域都比较极端,普通钓鱼人其实没有机会遇到,但是以下这几种国家级保护鱼种,分布区域并不算小,稍不注意,就会闯下大祸了。

第一种、花鳗鲡

花鳗鲡和鳗鲡的外形非常接近,属于肉食鱼种,以小鱼虾、蟹、青蛙等为主食,恶极了也会进食落水的动物尸体。

在我国,花鳗鲡分布区域广泛,长江下游、以南的钱塘江、灵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广西、海南的江河里都有踪影。

按理说,这鱼分布这么广,应该很常见才是,其实不然,花鳗鲡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对工业污水、重金属污染极不适应。

加之拦河建坝修剪水库、中小型水电站等行为,阻断了花鳗鲡的洄游路线,导致野生花鳗鲡的存量急剧下降。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野生花鳗鲡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鳗鲡腹部是白色的,这一点和河鳗的区别非常明显。

第二种、达氏鲟

达氏鲟比中华鲟的名气要小很多,因为生理习性,达氏鲟属于淡水定居鱼类,属于广温鱼,对1~32°的水温都能适应。

在天然环境中,达氏鲟喜欢在教案的底层缓流水体中活动,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有短距离洄游的习惯。

达氏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长江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因过度捕捞,从年开始,达氏鲟已经含有踪迹。

达氏鲟的濒危是度哦从原因的,多度打捞是主要诱因之一,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环境污染,以及挖沙等活动,导致了达氏鲟的生存环境被破坏。

加上葛洲坝、三峡水坝等人工工程的修建,严重的阻碍了达氏鲟洄游产卵的通道,这更是主因之一。

在年、年的春季、冬季,在四川宜宾组织了三次科普性打捞,均无法成果。目前有记录的误捕记录,是年5月7日在屏山镇江段。

打捞上一条体重约克,全长55厘米的一条达氏鲟。需要提出的是,达氏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三种、胭脂鱼

胭脂鱼是中下层水域的大型淡水鱼,主要以底栖的无脊椎动物、腐泥中有机物质为食,在长江、闽江都有分布。

胭脂鱼的颜色绚丽,被誉为中国美人鱼。幼鱼模样奇特,色彩艳丽,游动缓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情绪变化不同,体色也会发生改变。

成鱼背鳍极高,在水中游动时,如同扬帆远航,所以胭脂鱼也被称之为一帆风顺。因捕捞过度,胭脂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第四种、斑鳠

斑鳠也叫魽鱼、芝麻魽,在广东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头比较大,常见个体1~2公斤,大一些的5~10公斤左右。

斑鳠曾经是珠江四大名誉,以前曾作为珠江地区的特有经济鱼种,在广东、广西都很常见。

可惜随着无序捕捞,包括网捕、电捕,已经让野生斑鳠的踪影越来越少见。年,斑鳠重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以上这四种野生鱼,严格来说,大多数钓友应该没有多大的概率能钓上,但是,这几种野生鱼的分布区域较广,相对于裂口鱼、扁吻鱼、唐鱼等分布区域特殊的鱼种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概率的。

如果钓上来的鱼,实在不确定是什么鱼种,那么不妨先拍照,然后放流,千万不要一时好奇将其带回,要不然身陷囹圄,实在是得不偿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