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全力推进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福州新闻网12月1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孙漫/文叶义斌/摄)河源唯远,万涓汇流。作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土保持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闽江两岸丛山叠翠、树木苍绿、溪流纵横、人文荟萃。闽江下游段自西向东贯穿闽侯,连山通海,在域内铺开多公里长的壮美画卷。闽江在闽侯,走得多姿多彩、洋洋洒洒,所到之处有宽阔的江面、清澈的江水,更有绚烂的橘子红、橄榄绿。
随着城市发展,闽侯县域内城镇和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高度交错,出现局部山洪威胁突出、水土流失较严重、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聚焦“病症”,以《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年)》为依据,一场呵护“生命共同体”的“运动”全面铺开。近日,记者前往多个保护修复项目现场探访,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祥谦镇江中村的塔礁洲湿地公园和生态田园景观。
闽侯境内,除洋里、大湖、廷坪、青口等乡镇外,其他乡镇均濒江带河。闽江沿岸,山道两侧护坡上既有“大树”也有“小草”,被绿意团团守护。深入两岸城镇、村居,更是惊喜不断。在这里,有大片绵延的湿地美景,更有生态满满的植物群落,是鸟儿和两栖动物栖息的天堂。对岸是山、眼前是水,穿村而过的闽江支流养育了世代村民,从穆源溪到浦里溪,每到一地,总有迷人景致。
为了闽江岸更绿、水更清、景更美,闽侯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展开水环境和生态水系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及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等重点工作。目前,今年的投资任务已超额完成。随着各工程成效初显,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相融的绿色发展道路正越走越扎实。
市民在闽侯江滨生态公园休闲步道散步。
立足长效护好湿地生态
如果要评选闽侯居民最爱的休闲打卡地,位于甘蔗街道的江滨生态公园绝对榜上有名。从闽侯大桥至荆溪段,约亩的公园内,每日都飘荡着居民的欢声笑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每天逛公园的民众达1万多人次。
“以前这里绿化不多,还有裸露地块。围绕生态功能和景观提升,我们对廉政文化公园白头段和江滨湿地进行全面景观改造。”闽侯县住建局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升行动去年启动,廉政文化公园内,场地平整了,还铺植了2万平方米的草皮;江滨湿地里,景观节点被细细营造,让视野更开阔、美景更亲近。为持久护绿,一支35人的“守护队”常驻在此,全天候做好保洁、巡视、劝导。
想看“湿地绿”,那你一定不能错过位于祥谦镇江中村的塔礁洲湿地。这里是我省首批50处重要湿地之一,也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可观赏野生小天鹅的湿地。
乘船从江滨生态公园启程,这座闽江南港的原生态岛洲就像是江上的绿链,美艳动人,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如果几个月前来,你可能会‘落荒而逃’。”一上岸,江中村第一书记林飞就开起玩笑。原来,作为闽江入海前最后“一站”,岛洲沿线垃圾、杂草遍布,岛上的鸡栏鸭舍也是无序杂乱。
今年7月,祥谦镇党委书记谢浩牵头抓,镇、村干部带头落实,一场彻底清理垃圾、恢复湿地生态、改善生活环境的全域提升吹响号角。5条垃圾清理船、多人的清洁队伍,钻进杂草、礁石,一点一点将沉积的垃圾清理出来。镇领导、包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宣传,临时搭盖拆了、畜禽养殖地清理了、三格化粪池建起来了……
如今,村民眼中的“垃圾岛”已不复存在。在岛上观鸟平台俯瞰,水鸟在绿意中悠闲踱步,芦苇伴着微风“翩翩起舞”,湿地美景尽收眼底。
“给湿地以持久守护才是营造良好生态的基础。”林飞告诉记者,村里已建立“保护+巡查”的长效管护机制,每日保洁不间断,持续擦亮湿地容颜。
整治后的鸿尾乡穆源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