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书房惜字坛
文艺书房
惜字坛
◎邵永裕
小溪伴着古道向山头方向延伸。拐过两道小弯,便是辅弼岭古道中段。道旁有一巉岩突起,形似鳌鱼,人称“鳌头岩”。岩上有个洞,洞前有扇窗,窗框上刻有“字迹藏岩穴,文光射斗墟”,横批“敬惜字纸”的对联,这就是辅弼岭“惜字坛”。
惜字坛造于何年,造之者谁,至今仍是个谜。近来有探究者猜测:应是张元幹曾孙张贡避乱于此,开辟了这个“惜字坛”;也有人认为应是附近三捷村建造仁和庄的序捷、序光、序仪三兄弟的祖父季良,以及其兄长季安等所建。当然,亦有学者认为,辅弼岭惜字坛应建于清代,与闽中理学家余潜士有关。余潜士乃同安樟坂村人,彼时他正任教于鳌峰书院,又逢福州等地敬仰文字风盛,建惜字坛成为时尚,他便领敬惜文字之潮流,把闽江的风引进了深山,回乡倡导而建之。
古人云:“文以载道,字载纲常······莫入污泥,不可加脏;宜交回禄,送还上苍!”崇敬带有文字的纸片,是中华民族独特传统。小时常听大人训导,要“敬惜字纸”,并警告说,用字纸做手纸会“青盲”,意为会遭孔夫子惩罚,读书不识字变文盲等。
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抑或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都是离不开文字。由此可见,千百年来传统文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近年来,随着文化现象的崛起,附近的村民,劈荆棘芜杂,让埋没荒凉的“惜字坛”重见天日。因为对祖上荣光的追怀和重振家风的渴求,敬惜文字之举得以弘扬,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三捷村以及各地赶来的人,会在一位长者的引领下,用当地方言,高声诵读写在一张黄裱纸上的疏文,开启一年一度的“敬惜字纸”敬坛活动。来者把累积的字纸,送入坛中,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敬畏,和传承传统文化仪式的虔诚。
惜字坛有说不完的故事,寄托着无数善良和美好愿望。所有的谜团让有心人去探究吧!在我看来,古人“敬惜字纸”,初衷是敬畏文字;而敬畏文字,本质上是崇文重儒,这一点是颠扑不破的。辅弼之境出辅弼之人,我们从“惜字坛”再出发。
邵永裕,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岁月的跫音》《从瑞士小屋出发》。摄影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
来源:《云阶月地》海峡文艺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