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市人民端好饭碗纪念第30个全国土

福州日报记者阮冠达

闽江河口自然保护区是东亚候鸟往来的重要停歇地。记者池远摄

北峰乡间,阡陌连片

硕果累累;闽江两岸,草长莺飞绿意

满满。伴着生机勃勃的夏日美景,第30个“6·25全国土地日”如期而至。今年的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守好耕地红线,再次成为土地政策的焦点。

“耕地红线,事关全市人民的饭碗,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粮食安全。”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耕地保有量任务为.7万亩,截至目前,耕地面积共有万亩,包含永久基本农田.83万亩。

“看上去资源丰富,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败光家底’。”上述负责人介绍,不合理规划、违法建设、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任何一项都可能对耕地及自然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市资源规划局以科学规划为纲,以先进技术为翼,对全市土地保质保量保产能,为全市人民端好饭碗,守住绿水青山。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开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恢复传统植被的闽江河口湿地。记者池远摄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已近落幕。基于调查成果,我市全面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拟定未来发展目标,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打好地基,绘好底色。

“此次新编的总体规划将立足省会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承担区域责任为导向,拟定福州年的发展愿景与目标。”市资源规划局总规处处长何世忠介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本轮规划的一大特色。“本次规划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面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宏伟愿景,来自不懈努力。市资源规划局的分析评估表明,近年来,福州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绿色空间得到拓展提升,森林覆盖率位居省会城市第二,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位居省会城市第三。外有环福州都市圈城郊型森林公园带,内拥“沿江、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的绿岛链与福道,山山相连、串山连水的山水生态城市已初见雏形。

依据现状评估成果,我市在空间规划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和问题导向,从生态环境、空间结构、历史传承、设施保障、景观风貌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未来十五年的城市发展绘就绿色生态基调。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注重底线管控、护蓝增绿。”何世忠介绍,规划部门坚持践行“两山”理念,以“双评价”为硬约束,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全域空间管制。同时,划定山体保护控制线,预留楔形廊道,促进山—城—江景观渗透,着力构建市域绿色空间体系,并以内河水系为纽带,配合串珠公园与开敞空间,构筑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市资源规划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全域统筹、专项推进。以市县全域全面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部署16个部门同步开展教育、医疗、文化等19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编制,建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全面优化城市布局。

“当前我市核心地区集聚现象较为明显,人口密度较高。”何世忠表示,我市将着力疏解老城、建设新城,培育东进轴线与重要节点,强化核心区用地开发强度管控,从而提升空间品质和效益,自规划层面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城市建设科学高效

全面推行多规合一信息联动管理平台

信息联动管理平台。记者郑帅摄

一块大屏幕,让全市项目用地进展一目了然;一张规划图,把各大部门规划红线融为一体;一份立体图,华丽的都市天际线尽在眼前……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由市资源规划局推出的八个信息化平台共同亮相,引来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