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所剩无几的苏公井,对于福州到
福州古称“水都”,《山海经》说“闽在海中”,福州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浮在水上的州”等等,这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是水滋润养育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井”是历代福州人民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应用于生活的智慧之作。宋庆历年间(—年)由苏舜元任福州提刑观察使时,在福州庆城寺闽王祠前西侧所建的“苏公井”,被视为在古城福州的“第一口井”,它是“入世”应时之作。苏公开凿的不仅是百姓生活之泉,而且是福州古城“井文化”的开山之作。
福州地处亚热带,作为闽江河口盆地,地下岩石结构有利于地下水的集聚、补给和循环;丘陵地带植被良好,草木茂盛又利于藏水、聚水和养水,福州历史上曾因地下水源充足、泉水多两度城名被冠作“泉州”。我们知道,在地质学上冒出地表的是泉水、地下汇聚的是井水。而福州人民更把地下丰富的水脉称为“龙脉”。龙脉从屏山的石壁探出,犹如龙舌,所以被后人称为“龙舌泉”,又地处龙腰又称“龙腰井”。后来闽王王审知家族又在今福州老城井楼门凿井因名为“七星井”,旧时又与旁边的龙山相联,乡人视为“龙凤呈祥”之地。
“井”之于福州人的生活是“登堂入室”的。古时福州的“深宅大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家每户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口井”,而市井百姓生活也可以说具有“井脉”、“泉眼”之处必有“一方井”驱为百姓所用。如凿在今“井楼门”的“七穿井”俗名“七星井”就源于龙山北向泉山山脉的延伸,地下水源丰富、水质清纯、冬暖夏凉,唐末五年时当地居民在此凿井取水以供方圆乡里内百姓饮用、洗涤,历经宋、元、明、清世代相传。
可以说,“井”及“井文化”之于福州是有特殊意义的,它让一代代的福州人从生活的智慧中不断领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如果您也如福州人一样读懂了这口井所承载的“水文化”,那一定会读懂福州人“厚德宽容”、“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和处事性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