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前,江西陶瓷产品的线路特点

急性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1105/7589091.html

从江西先秦时期古文化遗址出土陶瓷器的分布区域、不同区域内陶瓷器的不同特点,以及相同的陶瓷器特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先秦时期,江西地区陶瓷器文化的交流、陶瓷器产品的销售情况,并粗略勾勒出几条陶瓷器文化线路。

1,长江-鄱阳湖-赣江线路。

距今年以内,这条水道就是印纹陶交流的最主要通道。

这条线路贯穿江西广东,沿途陶器产品比较接近,但是无法细致区分出陶器产地。

从永丰、万安出土的新石器晚期陶器分析,江西中部主导地位的印纹陶至少传播到了吉泰盆地。

商代,线路趋于清晰。产于以吴城为核心的印纹陶和原始瓷器,除满足赣中地区外,往北还开始销往德安、九江、瑞昌、修水、武汉、郑州一带。其线路应该是:樟树(顺赣江)---南昌(入鄱阳湖)---德安---九江---瑞昌---(逆长江)武汉---郑州,或者南---永修、德安----(逆修河)修水---(逆长江)武汉---郑州。

赣南的考古资料较少,赣州竹园下西周遗址发掘的陶器,更多与岭南广东贝丘类型陶器风格相似,表明岭南与岭北之间在此时存在同一性,或陶瓷文化有交流。

秦汉时期,随着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军事行动,这条水路完全贯通到大庾岭北侧。因此至迟在商代,长江---鄱阳湖---赣江中下游陶瓷器文化线路已经打通,而到了秦汉时期,线路已延伸至赣江上游大庾岭一带。

与这条主要水路同时并进的,赣西的袁水、潦河水、修水是江西史前陶瓷文化向西交流的重要水系,新余、靖安、修水出土的陶瓷器都看得到西部线路的影子。

修水、靖安出土的具有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陶瓷器,表明江西通往长江中游的线路已经打通,靖安出土的安徽薛家岗文化的陶器表明长江南北两岸水路也已经打通,赣北赣东北出土的黑陶、黑皮陶,表明长江下游的线路也已经打通。因此,其实在史前时期,依靠比较密切的水路联系长江中下游之间已经有了陶瓷器文化线路。

2,信江上游--闽江线路。

远在新石器晚期的广丰社山头遗址的陶器上,就可以看到与浙江良渚文化、好川文化、福建黄土仑文化的密切联系,由信江通往衢江、瓯江、闽江的水路隐约可见。这是以武夷山为核心的古文化带。

商代开始,武夷山区的百越民族共同信仰崖墓葬俗,随葬印纹陶。作为商业性窑场,鹰潭角山窑址的印纹陶和原始瓷器逆信江而上,越过武夷山,进入光泽或浦城,进入到闽江流域,甚至到达闽江下游黄土仑遗址。以甗形器为主要炊器的角山陶器群在闽江下游的黄土仑遗址表现突出。闽江沿途发现的角山风格陶瓷器特色明显,文化线路清晰。

角山窑场的陶瓷器还与浙江西南的江山肩头弄遗址有着密切关系,表明这条线路也隐约存在。

周代以后,以早期青瓷为代表的土墩墓文化是赣东北与长江下游一带最主要的陶瓷器文化特色,它们共同属于早期青瓷文化圈。表明该区域文化特征同一性增强,但是线路模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