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
年1月10日上午,闽江河口湿地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闽江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实际国情民情进行调研考察,以下为本实践队调研所得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区位条件优越
闽江河口滨海湿地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位于福建省母亲河——闽江的入海口,有大面积的滩涂和沙洲,是一处典型的滨海湿地。该区域属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暖热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且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研究区所处的闽江河口滨海湿地,发育自然、完整,满足国际重要湿地标准中的多项指标,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地和越冬地。湿地内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稀有物种也保持着较多的数量,这样区位条件优良的滨海湿地具有实现生态功能的天然优势,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资源丰富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上。该区域的植物区系属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在本区植物区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它们在湿地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如芦苇群落、红树林等。其次,闽江河口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区域,不同的动物共同聚集、生存在此,使研究区成为一座天然基因库,同时也是优良的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如:区内水鸟资源十分丰富。
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的种鸟类中,按居留型可分五大类:冬候鸟、种留鸟、夏候鸟、旅鸟和迷鸟,所占的比重最大为冬候鸟。公园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共87种,占公园鸟类的2.8%,非繁殖鸟(冬候鸟、旅鸟和迷鸟)共种,占比67.2%。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给湿地带来勃勃的生机,与我们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相辅相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让当地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所处的长乐市经济发展良好,交通便利。长乐是集空港、海港、陆港于一身的“三港”之城,同时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和绕城高速东南段近在咫尺,附近与马尾港也仅一水之隔,福州高铁东站也将落户长乐。
优良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观鸟者的天堂,许多慕名前来的观鸟者和摄影家都对湿地公园内的自然风光与勃勃生机赞不绝口,这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方向。
文岭镇和潭头镇是闽江河口沿海经济重镇,也是长乐市著名的侨乡,在公园周边、社区邮政和通讯都可以畅通地联系到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地区。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建设后,临近湿地公园的村落中大部分居民以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等为生,村民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要求,社会情况较为稳定。
湿地公园的旅游潜力正在激发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建成后就一直致力于公园各项指标的建设,现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善、便利、环境优美的可供游览的湿地公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的动植物盛况,还可以观赏大海的独特魅力,领略潮汐风光,感受宁静安详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此外,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公园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保护区内,垂柳的婀娜、木麻黄的挺拔、黄槿的秀丽、铺地黍的覆盖连片构成美丽的湿地植被景观。标志性的植物——芦苇一年四季摇曳在这片大地上,夏季绿草茵茵,秋天繁花盛开,形成壮观而独特的河口自然景观。
湿地公园多样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使其成为众多鸟类栖息、觅食的天堂。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每天的水禽数量均在数万只以上,每当候鸟群体迁徙时,成千上万只鸟儿在空中翱翔,啼声如天乐,其壮观场面常令人惊叹不已。在江岸或在实验区的适宜区段,借助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各种雁形目、鸥形目、椅形目等水禽、涉禽云集、冬候鸟和旅鸟荟萃的鸟类栖息、觅食的美丽景观。
正是由于湿地公园优良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这里正在成为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