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江谭丨一位平凡的人,何以走出这样坚硬的
监制冯永明审核黄彦六江谭主水蓝薇视频邱建平编辑彭慧洁
——开栏语——
丽水
是华东生态屏障
也是瓯江、钱塘江、飞云江、
灵江、闽江、福安江六大水系
最主要发源地
“六江谭”即缘于此
——屹六江源头,“谭”处州之变
看见丽水与浙江
听见处州与中国
窥见区域与世界
今天是本栏目的第四篇
庆元,是浙江最偏远的山区县,被称为“浙江屋脊”。左溪镇,是庆元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和县城隔着约90分钟车程的山路。那是“信使”胡常康的工作地。
胡常康是左溪镇邮局里唯一的投递员。
胡常康行走在山路上
19年的时间里,胡常康走过了50万公里的邮路,不仅是投递员,还是采购员、办事员、急救员。在村民眼中,胡“信使”是他们的贴心人,而在胡常康眼里,村民们亦是自己的亲人。
谭主跟着胡常康,行过了左溪镇上的弯弯邮路,也体会了村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我们一会并肩而行,一会随在身后,看着他一次次地投递物品,这样一个平凡的邮递员,在长年累月的行进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
胡常康开车行驶在山道上
胡常康在村里受欢迎的程度,让我吃惊不已。他几乎就是村民们的话匣子,一提起他,村民们就能冒出一连串真挚的、称赞的话语。走访中,一位右手残疾的老人拉着我,打开了一封他写的“夸夸信”——《说一说我身边的好党员胡常康》。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写下这封信,觉得“写起来很轻松”,因为胡常康十多年来对乡亲们的真心帮助,给了他太多的素材和灵感。
胡常康是特别的,又是普通的。很多山乡里的投递员,都是像他这样和群众打交道的。以前山路难走,村民们惦记着在镇里上学的孩子缺了吃的,会让投递员往学校里带几罐咸菜。农户赶着牛羊穿行在田野中,有点事临时要回家,投递员也会帮忙照看一会。弯弯邮路上,还有一些让投递员难忘的时刻。特别是给村民们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着孩子和父母脸上欢乐的笑脸,他们会觉得,不仅是这一户出了大学生的家庭有了希望,自己,包括整个山乡,都有了新的希望。
——谭主语——
弯弯邮路上,留下了很多“信使们”的动人的故事,
也记录了村民们相处的温暖日常。
“信使”从来不是一个人,一种职业
而是每一个维护乡村的人情味、
为乡村添彩的普通人。
在浙西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无数平凡的人做着同样平凡的工作,
他们共同描绘成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点滴浸润,情感相融。在乡镇做些小生意的村民,也会自发地帮忙照看附近的老人。老人对孩子的想念、生活上的不便,街边的粮油铺子的老板娘、土菜馆里的厨师们,都会一一聆听,并上门帮忙。
胡常康帮助村民进货
左溪镇,与谭主之前采访过的浙西南其他乡镇相比,并无甚特别。它们都坐拥优美的山水,却又因为地处偏僻、人口外流而略显寂静。注意到它,是因为胡常康19年坚守的故事;而在行程结束后,又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山乡里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情谊。
左溪镇风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刘奇曾提到“家园红利”的概念,即熟人社会长期共同生活积淀的一种社会共济互助福利,这是我国乡村最有价值的优质文化资源。虽然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正在被改变,但几千年积累的优秀传统,像是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都在乡村里延续着,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在大山里的人,就这么在一件件平凡小事中,建起温馨的家园,为“三农”工作添砖加瓦,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胡常康,请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