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海洋文明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温麻船屯
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东南方约10公里的沙江镇境内,有一个名叫“古县”的滨海渔村。这里分明是一个渔村,为何冠以“县”的名称呢?听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来到这里之前,此地就叫“温麻县”,“古县”地名即从“温麻县”演变来的。那么,古县与闽东最早有籍可考的“温麻船屯”有什么关联呢?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雄。为了与曹魏抗衡,吴国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水师。公元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据史料记载,东吴政权深知水军的重要性,曾先后在福建温麻、浙江横屿、广东番禺建立了江南三大造船基地。当时,从闽江口以北至浙江温州一带的沿海地区统称“温麻地”,范围覆盖了现在的浙南、福鼎、霞浦、福安、蕉城、政和、柘荣、罗源、连江等地,而霞浦则位于温麻地的中心地带,且那时闽人造船技术已相当高超,而闽东枕山面海,森林茂密,盛产造船木料,且古县的两翼分别是福宁湾和东吾洋,口小腹大,港深湾阔,优越的地理位置,无疑是造船基地的最佳选择。东吴政权采取“屯田”与“屯兵”的方式,集中了一大批“谪徙之人”(罪人),并征募造船工匠,其所兴建造船基地,正是历史记载之所谓“温麻船屯”。
随着船屯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特别是以掌管监造海船、看守囚徒和工匠的“典船校尉”机构的设立,为温麻船屯成立县治打下了基础。晋太康三年(公元年),朝廷颁布诏书,在温麻船屯成立了闽东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县治——温麻县。明弘治《八闽通志》记载:“温麻,晋以温麻船屯置县,因名。”而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也认定温麻县就在今天的霞浦古县村:“晋太康三年析置温麻县,属晋安郡,以温麻船屯此,即今古县地”。
近现代以来,从古县村发现的许多三国以来的遗迹和出土的文物,也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如:古县周围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带钩等文物,在闽东其他地方包括罗源、连江等地都没有出现。在古县村发现的腐烂的木料、木屑所形成土壤、重达15吨的古树和一些丝状的物质、考古专家发掘出土的一批墓葬文物以及在霞浦盐田发现的“温麻里”碑刻等,可推断古县应是温麻经济、军事与政权的中心。《霞浦县志》记载,“温麻里”曾经是霞浦的一个区域,统领着当时的三十六和三十七都。
由此看来,古县历史上古老的“温麻船屯”无疑是闽东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符号。如果时空可以穿越,那么古县福宁湾和东吾洋昔日响亮的船工号子,应该还在历史深处回荡。
文/张品曲
作者/来源:学习大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