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碗礁I号考古大谜团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碗礁1号”沉船的发掘工作虽然结東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它的谜团却越来越多,种种猜测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却又扣人心弦。谜团一,为何不同年代的器物同在一船?专家介绍,目前“碗礁1号”出水的瓷器,依照其制作工艺判断,绝大多数属于清康煕中期由景徳镇民密烧制的外销瓷。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些瓷器却明显是清康煕早期烧制的,为何同批货物中会有不同年代的瓷器?这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迷底。

另外,这些瓷器都是采用高质量的高岭土烧制而成,其工艺水平并不亚于官窑烧制的瓷器。能用被称为御土、官土的高质量的高岭土烧制民窑瓷器,也许可以说明当时清政府为了出口贸易已经开放了对御土的使用权,其中出水的一件绘着和官窑相似龙纹的瓷器隐约印证了这一点。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已改用“官搭民烧”的制度,即宫廷下达“样单”选择优秀的民窑搭烧,并派官监督,这种制度无疑促进了民窑技艺的发展和成熟。这时期的优秀民窑精品,除了不能题写皇帝年款外,其质量已与官窑瓷器相差不多。而且,民窑产品在装饰图案上比官窑瓷器更为活泼多样,更具时代特点。康熙瓷器上怎么会有简体字?在大量的出水瓷器中,有许多难解之谜。如在一件瓷器上,绘有骑马狩猎的图案,从人物的发型上可以看出,骑马的男子为契丹人。

这是首次发现在青花瓷器上出现契丹人物,但画面中騎着一匹花马、手持一只海东青的女子却身着汉族服装,难道她就是历史上的王昭君么?更奇怪的是,在一个正面绘着梅花的小盘的背面,写着简体的“双龙”字样,这两个被深深烧入瓷器的文字是工匠的姓名还是装饰的图案呢?为什么在清康熙年间会出现简体的“龙”字?对此考古专家们一时难以解释,只表示小盘是标准的清康煕中期青花瓷器。“碗礁Ⅰ号”康熙青花瓷器上出现简体字“双龙”的消息传出后,也有专家对此释疑。专家指出,简体字并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郁达夫、陈独秀以及更早时候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都提倡将繁体字简化,其依据就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破体、俗体和小写,而这些字体早在汉代时就出现了,并且历代书法作品中也不鲜见。

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全从书法中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在明清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在民间开始使用,当时简体和繁体并行,因此民间工匠在瓷器上使用简写的“双龙”也在情理之中,此前一些古代瓷器上也曾发现过以简体字作为标记的情况。简写的“双龙”在魏碑中就出现过,而“龙”字更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经有类似简体的写法。“双”字在古代民间也有像现在这样简体字的写法。过去的商人和工匠为了方便,经常使用类似现在简体字那样的小写,因此康熙瓷器上出现的“双龙”字样其实就是这两个字小写的样子,估计是制作者留下的招牌记号。谜团三,“碗礁Ⅰ号”瓷船缘何沉没于此?“碗礁Ⅰ号”因为什么原因沉没在这里也是大家颇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有专家认为沉没有两个可能:一是瓷器上船后从景德镇由水路运至长江出海,而后在驶往福州的途中沉没。另一种可能是景德镇瓷器从陆路运到福州口岸装船,而后在碗礁海域等待船队集结远行时遇难沉没。但是也有专家通过比照清代福建港口图后认为,这艘船还没有完全驶出福州港就沉没了。也有人认为,“碗礁Ⅰ号”沉船沉没的位置,表明它很可能是出闽江口而南行的;船上的瓷器,也可能是自赣东南进入闽江水系,而后顺江而下出闽江口入海的。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北部与江西接壤,是闽江水系的上游,与属长江流域的信江水系邻近,是距离最近的通道,而绕道其他路线(出长江口或宁波港)则路途遥远并不经济。

同时这可能还是一条传统的景德镇瓷器外销的路线,在已经发现的宋元时期的沉船中,曾经有景德镇瓷器与闽江流域窑口的陶瓷器一同装载的现象(如韩国新安沉船内就有福建南平茶洋窑的黑釉器);在西沙群岛的宋代沉船遗址中、在“南海1号”沉船内,都有景德镇瓷器与福建陶瓷器共存的情况。因此“碗礁I号”沉船,可能是因袭了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器外销路线,沿闽江水路入海出洋的。对于“碗礁I号”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沉没,从船体本身还无法得出结论,因为海水的侵蚀会掩盖一些沉没的真相。其原因尚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来解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