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化险为夷
这是一篇受托之文,不知道会写成啥样,也不知道文章能否为对方提供到帮助。总之不外乎以五行能量、山川地理做载体,略窥天地造物的点滴罢了。下面入正题:武夷山。
对,不是城市,是那座山。
写这个系列之初,我想过福建要从哪里下手,但没得出结论。所以命题作文也挺好,省心。
把武夷山单独从福建拿出来写是不可能的,太多枝脉相连的因素了。我们先从福建的简称“闽”讲起。闽是因为闽江而得名的,这条福建流域面积和长度最大的江,发源于福建西北部的武夷山脉,向东南汇入大海。与成都一样,福建也是独立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外的存在。闽这个称谓,除了地理因素,在远古被称为“闽越”,是周朝的七闽之地。
看字形的话,闽是一条在门内的虫。但《说文解字》是这样定义的:闽,東南越,蛇种。这里有两个点,一是地理方位东南,这也和福建实际的方位相符的。对应到八卦易经体系,东南在巽位,为阴木为风;另一个呢,这是蛇而不是虫。蛇在地支能量属火,为地支的巳。而巽,字形上就是两条蛇(巳)在一起。打开福建的地图,看看西北的武夷山脉和东南的戴云山,像不像两条长蛇呢?
福建地图无论是巽还是繁体的閩字,都是一个对称结构,左右两边的长蛇或者门,对应着两条山脉,上方留有一个气口。武夷山在地图上看,正好就在福建的上方气口位置。
如果用罗盘来测量福建的地域,那坐和向,分别就是西北乾位的武夷山脉,与东南巽向的大海。所以这里是乾山巽向的一个格局,从乾位取气向巽方流布。那么,气口的通畅与否就尤关重要。
既然武夷山在福建的乾位,那取的自然是金气,但非有形的辛金,而是庚金。在天之气,庚金为月,以月在秋最旺且色白之故。所以当庚金遇到乙巳这样的组合,就是“月白风清”格,吉。因为乙为阴木巳为虫蛇,其实都对应巽卦,福建正好在中国的巽位,主风,也就是风势带动金气流播之意。巽也是合作经营的意思,按易经说卦传,巽为近,利市三倍。这可能解释了福建人民优良的经商基因吧。
另一方面,庚金掌天地肃杀之权,在天为风霜;主人间兵革之变,在地为金铁兵戈。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这样的金气落在武夷山上,也会有其显现。我们看武夷的来由,相传是彭祖的儿子彭武、彭夷在闽北疏浚洪涝,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取名。楚庄王说武是“止戈为武”,止为脚,戈为兵刃,就是拿起兵器去打仗的意思。而夷呢,说文云:“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字形字意都是拿着弓箭的东方人。这两个字,都和兵戈战争相关,正应了这里强大的庚金之气。
战争虽然贯穿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但发展和进步才是人类不断前进的主线。就像庚金,虽然兵气旺盛,但我们总是要想办法寻求平和的可能。兵戈之气和月白风清的商业氛围怎么才可以平衡呢?答案还是要在巽卦中找,巽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这里先庚和后庚的日子,是五行能量平衡的要点,即庚日的前三后三两天,丁日和癸日。在此天时用事,吉。
为什么是用丁和癸?原理还在于火能制金,而水能泄金。在巽卦的第五爻给出方法,是因为第五爻对应每一卦里外境的人爻,在这一卦,代号是九五。九五之尊是帝王位,借帝王之力那能量就很强了。武夷山在闽西北的乾位,乾为首,也是帝王之位,所以能量平衡点就在于此。
帝王的能量,在于他的一个决定,就可以左右天下万民的死生。所以能做到爻辞里说的“无初有终”,开始虽然糊涂,但最终能明白而对天地苍生有个交代,那就是善莫大焉。
如此,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化干戈为玉帛”吧。
末了,再说说这篇的能量用法,东南沿海(福建)一带金弱需要补的人,可以去武夷山走走试试,特别是需要用庚金的;金旺要泄的人群呢,可以把重要事项放在丁日和癸日办理,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