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同款夹在浙闽之间的这座古镇,人人
这几年,似乎每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从各平台渠道被李子柒的视频刷一次屏。
下田种稻、采花酿酒、研墨造纸、刺绣编织、砌窑盖凉亭……她不用任何现代机械工具,却真正带来了一幅“可触摸”的古代传统生活图景。
随着李子柒的爆火,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传承人也走到大众眼前,引领大家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
地处瓯江、钱塘江和闽江三大水系的源头,位于丽水龙泉市区62公里开外的宝溪乡,就住着这样一批“时代匠人”。
他们在喧哗的世界中踽踽独行,默默传承着古法烧窑制瓷技艺。千年龙窑里,不灭的窑火炼就件件清透如玉的珍宝,惊艳世间百年。
来自青瓷世家的他们活在一个桃源般的世界。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错落有致的房舍,与平畴田园交辉相应。放眼望去,峰与谷拼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静静地隔开了天和地的颜色。
如果说李子柒营造的是一片“梦里的田园”,那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宝溪乡是把梦搬进了现实。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拥堵,也没有人声鼎沸的嘈杂,却有好山好水,轻易便击中了我们心底的山水田园梦。它的美,只有走进这里才能体会。
01
浙闽交界处的神秘古镇
来此便不想复出焉
沿阡陌山道盘踞而上,大片大片的竹林从车窗外掠过。视线透过竹林,远处山的轮廓依稀可辨。来到宝溪乡,耳边少了点嘈杂,山风、鸟鸣的声音却听得更真切了。
宝溪乡位于浙闽边际,距龙泉市区64公里,是龙泉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走进这里,纯净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环境就是最好的答案。
山清水秀是↑溪头村的特色。全村山林面积亩,森林覆盖率89.6%,被誉为“中国最美森林人家”,层层叠叠的苍翠青山,两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从村中央穿过,溪中的鹅卵石光泽透亮,肥硕的鲤鱼成群而游。
在宝溪,你还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竹建筑群。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等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共同设计的16座竹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光影之间交相辉映,与一溪之隔的古朴农居形成鲜明对比,颇为壮观。
入口是一座↑双螺旋石拱桥,通过这座桥仿佛通过一条时光隧道,从江南的秀水山峦走进了竹的东方神隐。当前卫现代的设计风格与古朴自然的乡村发生了碰撞,倒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
宝溪乡的水来自披云山。海拔米的↑披云山山高、雨量充沛,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其名。山中奇峰叠起,万木葱笼,奇花异草遍布,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当落日的晚霞散落在巨石上,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梦幻。
02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被乾隆帝偏爱的青瓷艺术
前段时间,“乾隆审美”引起热议,网友拿雍正和乾隆两父子时期的贡品瓷器来做对比,吐槽说俩人的审美隔了一道银河。
大家都以为乾隆偏爱“花里胡哨”,其实不然,同样素雅的瓷器,乾隆时期的釉色一点不输雍正,其中晶莹纯净的龙泉窑青瓷更是受到乾隆帝的喜爱。
据记载,乾隆时期所贡的龙泉窑青瓷多达件,并将其陈放在各个时期生活过的宫殿里,表明了乾隆帝对龙泉窑青瓷的高度审美和鉴赏水平。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在中国,应该没有哪个地方比龙泉更具备中国风了。
自宁绍地区的越窑衰落后,龙泉窑接过了青瓷文化的大旗。在对南北窑业技术的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拓展,龙泉成为青瓷工艺的集大成者,堪称青瓷艺术的百科全书。
说到龙泉青瓷更是不得不提宝溪乡。这里是“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重要传承地,提供了青瓷之都—龙泉60%以上的青瓷制作原料、釉土原料,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青瓷古龙窑群。
13座古龙窑依山而建,像龙一样静卧在青山绿水间,至今窑火不熄,基本每个月都会举办传统开窑仪式,十分热闹。
窑门缓缓拉开,一个个余温尚存的匣钵被逐个捧出,一件件釉色精美、古朴庄重的青瓷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本安静“沉睡”在窑火之中的青瓷,在热闹的气氛中苏醒。
在真正看到作品之前,一次柴烧是完美的成功,还是功亏一篑,都不得而知。窑火熄灭,瓷器出炉,所有的猜测才尘埃落定。柴烧的美,就在于永远不知道烧出来的模样,陶瓷艺术家们追求的正是柴烧那种难以名状之美。
如今的宝溪乡孕育出了“陈、张、李、龚”四大青瓷世家,走出了张绍斌、张晞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
村内还保留着李家大屋、张家大院等历史建筑及古堤、古桥、古水碓、古水车等众多历史遗存。时光流转,窑火不灭,青瓷大师们在传承和坚守中,续写着一段段匠心筑梦的故事。
03
枕着青山一夜酣眠
住进这个小家碧玉的江南
/古窑里民宿/
这不仅仅是一家民宿,还是一个活体青瓷博物馆。民宿主人也是青瓷技艺传人,自有一座龙窑“金品窑”,你可以在青瓷展厅欣赏主人自己收藏烧制的青瓷制品。民宿还设置了陶艺体验区,可以在这里进行陶艺体验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