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为湿地申遗加持院士专家建议闽江河
“神鸟”为湿地申遗加持
院士专家建议闽江河口湿地给鸟类腾空间
一只斑尾塍鹬,不停歇飞行8天,行程上万公里,一次北迁就能消耗体内全部脂肪,如若继续迁徙,必须找到栖息地,补足能量。经“考量”,一些斑尾塍鹬选择在闽江河口湿地停歇,并划为常年迁徙的驿站。
“没有采取保护行动,就没有现在的闽江河口湿地,像斑尾塍鹬等更多的水鸟也就无从落脚,同时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生存威胁。”25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在省科协年会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上说。
闽江河口湿地启动保护工作已20年。20年来,福州抵住城镇化“诱惑”,叫停不合理项目、推进湿地立法、划定管控红线,并密集推出退养还湿、清除互花米草等一系列保护与治理举措,坚决守护湿地生态。
这项保护行动的实施与成效,也让更多人看到闽江河口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潜力。去年起,一批批湿地专家、院士等开展实地调研,一个个湿地论坛接连举办,在全市范围掀起“闽江河口湿地申遗热”。
不少人好奇,闽江河口湿地申遗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单从面积上看,闽江河口湿地覆盖面积为2万多公顷,仅为年成功申遗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1/9,而其中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更小,只有公顷。湿地面积小,意味着生态完整性受到制约。
“闽江河口湿地的‘话语权’不在面积,而在珍稀濒危鸟类,这也是近十年来滨海湿地保护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