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家到教授福州这位才子,厉害了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来源:福州晚报

除了“三山”“左海”

福州还有哪些别名?

福州地名为何喜欢以“三”开头?

上周,福州大学人文学院

施晓宇教授

来到福建省文学院

带着书友了解福州的地名文化

施晓宇。

上世纪80年代

福建作家圈的“红人”

年,28岁的施晓宇在《福建文学》上发表了处女作《我们室》。作为施晓宇进入文学天地的引路人,编辑张是廉来到福建师范大学,将毕业后留校的他调到了省文联。

施晓宇说:“进省文联没多久,我的小说《“酋长王国”》就在《雨花》上发表,并很快被《小说月报》转载。接着,短篇小说《四鸡图》又被《小说选刊》转载。这在当年的福建作家圈算是不小的喜讯,因为当时《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每期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小说月报》甚至一度高达万份。”

年夏,施晓宇在西湖公园。

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二届本科作家班招生,全国有多名青年作家报考,施晓宇最终成了38名“幸运儿”之一。上世纪80年代,省文联有《福建文学》《故事林》《台港文学选刊》《散文天地》4本刊物,施晓宇是唯一一个当过这4本刊物编辑的人。

从闽江入手

寻找榕城文化根脉

在当文学编辑的20年里,施晓宇出版过小说集《四鸡图》和《洞门心开》《都市鸽哨》《思索的芦苇》《直立的行走》《走陕北》《桃李春风一杯酒》《秋水文章不染尘》等散文集。

施晓宇籍贯江苏泰州,生在福州,除了从福州一中毕业后到闽北当了4年知青外,他一直生活在榕城。他认为,“想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必须了解这地方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4年起,他从闽江入手,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8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