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看见什么糟什么
“福州的美食,向来就很为外省人所赏识。”
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提及红糟的酒香,也是念念不忘。
和虾油的外观相比,红糟真是浓墨重彩:
红里透紫的浓稠酱料,带着些许粗糙的沉渣质感,颜色比辣椒酱颜色沉,给人一种辣口的错觉。
图
《螃蟹的征途》闻一闻,却没有辣味,反而是扑鼻而入的馥郁酒香,顿时勾起人的馋虫,想去寻这醉人的味道到底如何。
如果尝一尝,就是经过发酵的红曲米的味道,酸酸糯糯且有种微妙的鲜味,不似嗅味那么出众。
但勾入菜中,它真正的魔法就发挥出来。
无论烧汤、油炸、煎炒,一勺下去,立马加香提鲜调色,惹得人垂涎欲滴。
福州人,能用所有你能想到的食材,「糟」出一桌满汉全席:
红糟肉、糟羊肉、醉糟鸡、红糟爆蚬子、红糟炸海鳗、红糟线面.....
所以在福州,老干妈根本不是红糟的对手。
图虫授权
红糟从哪来?要先从福州当地的青红酒说起。
吃货苏轼曾著诗云:“夜倾闽酒赤如丹”,可见青红酒晶莹亮红,在宋朝已十分有名。
网络图
一千多年前,聪明的福州人便发现,青红酒过滤后可制成红糟,用红糟腌制的糟鱼糟肉,可以放较长时间而且具有独特的香味。
于是便有了这福州独一味。
DASHU
图虫授权
过去老福州的“酱园店”,就有散装的红糟出售。
老蔡VICKY
很多人知道浙江黄酒糟卤的醉鸡、醉肉等糟钵头,却不知道福州的红糟菜,甚至还有糟烤这种风味绝伦的特色,就有点遗憾了。
图虫授权
红糟「赤如丹」的鲜艳亮色和提鲜能力,让官方大菜、街边小摊的美味,无不被点拨得淋漓尽致。
图虫授权
春天糟笋,夏天糟鳗,秋天糟螺,冬天糟肉,一年四季福州人乐「糟」不疲。
春夏交替时,闽江边上的蟛蜞开始蠢蠢欲动。
最懂食鲜的福州人将猎来蟛蜞洗净后,用生姜去腥、白糖提味,再加入精心调配的红糟,这味红糟直接决定了蟛蜞酱最终的口感。
万能的蟛蜞酱。图
《螃蟹的征途》餐桌必备的蟛蜞酱,其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就像东北的大酱、四川的辣酱,看上去平淡无奇,一入口却无比惊艳。
哪怕是简单的拌菜或线面,有了蟛蜞酱,也被注入鲜活的灵魂。
图虫授权
大排档里热火朝天,葱姜蒜在大锅里跳跃摇摆,爆发出诱人的香气。
红糟自带的天然红色素,反腐去腥,入味提色,让蚬子螺壳附着了吮吸的无限乐趣。
图虫授权
把蚬子肉换成螺肉、下水、鳗鱼等等,效果都不会太差。
尤其是红糟炒肠,小肠嫩滑爽口,大肠酥糯入味,糟香汁水腌透了肉质,那口舌的快感伴随着满足的叹息。
淡糟香螺片,闽菜的代表菜,通常排在菜谱的前列。
雪白的螺片用隔年红糟醉炒,如抹上红妆胭脂,再搭配西芹、黑木耳、山药,看起来极其赏心悦目。
网络图
简简单单的食材,入口却醉甜鲜爽,大块螺肉嚼起来颇有豪横的快意。
图虫授权
红糟肉是红糟入荤菜的头牌,旧时只有过年才有的吃,也是冰心忘不掉的故乡美味。
红糟中和了五花肉的肥腻,同时又用自身的红色素为五花肉提亮增色,当真担得起“色泽红亮,味醇汁浓”,看起来比东坡肉更有食欲。
小红书
火火菇娘y在热得失去胃口的三伏天,最适宜来盘红糟肉下饭。
海峡旅游杂志
红糟和五花肉也是绝配,金黄色的光饼夹着飘香糟肉,是福州街头常见小吃。
这种“福州肉夹馍”在当地被称作“肉光饼”,也是有历史有故事的了。
网络图
将肥厚的鳗鱼加红糟煮熟、醉糟,色泽淡红肉软嫩,醇厚而不腻,是福州很多老字号饭店的招牌菜。
没有人能拒绝醉糟鳗鱼的美味。
小红书
ifyou安然在福州人的记忆中,冬天的空气里总是充满酒糟的味道,福州的年味其实就是糟味。
软嫩若化的糟羊肉是福州人冬季进补的最佳家常菜。
小红书
王七蛋福州名菜荔枝肉,在炸完之后,也可用红糟爆炒上色,酸甜之外,更多一份酒香和鲜香。
在不少老福州的眼里,用红糟上色的荔枝肉,才是真正的荔枝肉。
海峡旅游杂志
其实每个福州人,都有一道属于自己的红糟菜:
红糟黄瓜鱼
红糟蒸海鳗
红糟焖笋
红糟炒蕨菜
红糟爆田螺
灴糟羊
红糟爆蚬子
红糟炒肠
......
煮面时来一点,拌蕨菜时放一点,煎排骨时来一点....
红糟就好像一道完美公式,只需代入食材,便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没有了糟的加持,再美味的食物中,都少了些福州人的家乡味。
虽然城市在变,福州人的口味也在变,但对于很多老福州来说,有些味道是无法妥协的。
即使人们已经无法花几个月自己去酿青红酒,但糟菜还会每天出现在饭桌上。
毕竟“糟香思故乡”,有糟有酒,才有家有味。
来源/图片来源见水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虎纠头条原创整理,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