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美国姐妹花取名爱中华,爷爷曾
年,穆爱仁在美国缓缓闭上了双眼,临终前,他将一张圣诞贺卡紧紧攥在手里,贺卡上写满了武夷学院学生的美好祝愿与祝福。
一旁的穆彼得泪流满面,他悲痛的是自己深知父亲内心的不甘,几个月前,穆爱仁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返回美国进行治疗。本以为很快就可以重返中华大地,不料竟再也没有踏上中国土地的机会。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穆彼得将穆爱仁火化,并将骨灰撒进了闽江——即便是死去,也希望能留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
想当年,父亲不远万里,从美国奔赴中国,帮助中国抗日,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多年以来,穆爱仁用行动践行着对中国的热爱,并要求后代都学习中华文化,可以这么说,他守住的,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这份情感,更是一颗纯净的心灵。
事情要从年开始说起,彼时19岁的穆爱仁还未改名,其原名是唐麦克,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在读学生。
在父母的影响下,唐麦克从小就特别喜爱翻阅有关东方文明的书籍,读的书越多,他就越向往这个神秘的国度。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已经深陷战火中,唐麦克可以浏览的书籍非常少,并不利于他了解真正的中国。
年,唐麦克获得了前往日本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结束了日本之旅后,唐麦克内心诞生了一个想法:都已经来到日本了,怎么能不去中国看一下呢?这个想法一旦诞生后,欲望就只会越来越强烈,唐麦克不顾中国的现状,即便是偷渡也要踏上中国的国土,哪怕是一步。
因此,他最终选择了乘坐小船,几番转运,来到了中国的福建省。
虽然当时的中国已经被全面包围,百姓叫苦连天,但是,这阻止不了唐麦克发现中国的魅力。
自第一次踏进中国,唐麦克就被深深吸引住,他当即就决定留在中国。经过朋友介绍,唐麦克成为了一个教师,在中国教导学生,并和他们一起生活交流,是唐麦克最喜欢的生活。
随着日军的暴行进一步加剧,唐麦克平日里少不了要和学生们一起躲避日军的轰炸与搜查,在那段时间,他看见无数人死在了日寇的枪下。那些恶劣的行径污染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也给唐麦克的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创伤。
只是,唐麦克只是一个老师,他能为满目苍夷的中国做些什么呢?在中国待了不到一年,唐麦克就带着遗憾回到了美国,离开的时候,唐麦克十分不舍,却也非常不甘心,他十分期待看见没有战火的中国。
令唐麦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可以亲手促成自己的愿望,在两年以后,以一个新的身份回到中国。
年,美国飞虎队接到中国邀请,希望可以帮助指导中国空军的训练,唐麦克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有过在福建生活的经验,唐麦克成为了福建战区的中尉。为了亲手帮中国摆脱战火,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穆爱仁。
在作战期间,穆爱仁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知道,自己是喜欢中国的,可以为这片自小向往的土地摆脱烦恼,是他的荣幸。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穆爱仁的内心却变得纠葛,不知不觉间,他短短二十几岁的人生,有好些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在中国,他学习到了汉语、学习到了中国的文化,战争胜利也说明他即将要和这片国土说再见,于穆爱仁来说,是一件令人激动也令人伤感的事。
此后,穆爱仁再次回到了美国,他没有选择继续在军队呆下去,而是退役,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只是,他看似平静外表下,实际上暗藏波澜的内心,本以为这样普通人的生活会让他逐渐忘记中国,可越是在夜深人静时,他越会怀念那段在福建上课的时光。
穆爱仁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机会。
那天,穆爱仁拿到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不停蹄地和妻子一起奔赴中国。两人十分默契地选择了福建,并在福建买下了属于两人的爱巢。
抵达福建,没多久,穆爱仁的妻子就生下了儿子,穆爱仁为孩子取名穆彼得,闲暇时,穆爱仁就妻儿一起到附近走走,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一家三口的生活,好不惬意。
只是,穆爱仁并没有在中国待太久,他与妻子只是到中国来义务教育,没过多久,就因为工作原因返回美国。当时的穆爱仁以为,自己无需多久就可以返回中国,即便是这样,他也十分不舍自己购置下来的房屋,临别前还拍了好些照片。
不料,这些照片成为了他寄托思念的最好物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穆爱仁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前往中国的资格。对此,他十分懊悔,也觉得十分遗憾,无法让穆彼得从小在中国长大,为了让穆彼得感受中华文化,穆爱仁做出了像父母一样的选择,不断给穆彼得宣扬中华文化,给他看相关书籍。
果然,小小的彼得和小时候的穆爱仁一样,对这个东方国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告诉自己一定要到中国去一趟。
在成长过程中,穆彼得也将学习与宣扬中华文化贯彻到底,他选择了汉语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即便这个专业在当时十分冷门,也没打消穆彼得的念头。
在哈佛大学进修汉语专业的过程中,穆彼得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她名叫艾伦。艾伦和彼得一样,十分喜爱中华文化,两人一拍即合,相知相恋,很快就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并生下了两个女儿,穆爱仁为她们取名为爱江、爱苏,寓意为“爱江苏”。
一家人等到了年,终于获得了前往中国的机会,穆爱仁眼眶通红,与中国阔别四十多年,他终于有机会再次看看自己和妻子的爱巢,此时的穆爱仁已经长出了白发,可以这么说,在这个年岁来到中国,他是将中国当作了自己的根,而儿子穆彼得学习中华文化多年,终于有机会一睹这个心心念念的国度。
父子两人十分向往,可两个女儿呢?毕竟她们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够为人左右,因为父母喜欢中国文化,就被迫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身为父亲的穆彼得拿不准主意,便前来询问穆爱仁的意见。
两人商讨后决定,将决定权交还给两个孩子,让她们接受中式的教育,和中国的孩子一起上学,倘若她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那么,穆爱仁和穆彼得也不会强求。
结果不出父子俩所料,爱江和爱苏像父亲和祖父一样,十分喜欢中国,除了汉语言文学以外,二人还学习了中国的戏曲,说得一口地道的南京话。眼见两个孙女完全融入了中国,身为祖父的穆爱仁十分激动。
年,穆彼得由于工作需要,需要举家搬迁到北京,爱江和爱苏也在此时被选入了歌舞团,开始学习相声。后来,两人被节目组邀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颁奖典礼,为了契合晚会的内容,也为了打开格局,穆爱仁索性为孙女们改名为爱中和爱华,寓意为“爱中华”。
两姐妹在颁奖典礼上,穿着一身唐装,演唱了一首“今儿个咱老百姓真高兴”,点燃了晚会的气氛,也让大江南北的老百姓认识到这神奇的一家人。
姐妹两人从此就在央视中越走越远,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第一批外籍主持人。眼见孙女如此有出息,穆爱仁十分欣慰,中国于他而言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前,他十分害怕孙女对中国产生排斥心理,倘若如此,他不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面对眼前的好光景,穆爱仁再次想起了妻子怀着彼得时,两人在福建共沐阳光的场景。他十分怀念在福建的日子,于是,穆爱仁在晚年再次回到了福建,担任武夷学院的一名志愿者。
和学生在一起,能让穆爱仁想起当年和学生一起躲避空袭时的情景,那是他梦的起源之地。在闲暇时,穆爱仁还喜欢带着学生一起爬武夷山,即便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也留下一定会再回来的承诺。
只可惜,穆爱仁最终未能履行承诺,相信这也是他心中的一个痛处。时至今日,穆爱仁已经离开人世接近8年,爱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走进了婚姻殿堂,准备有自己的孩子。穆彼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获得了中国的“永久居住权”,相信父亲的灵魂会和他对中国的爱一样,永远不灭,生生不息,盘旋在中国国土的上空。
与此同时,穆彼得也希望穆家的后代可以好好学习并传承。中国文化,一直坚守这一片土地,直至自己看不见为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