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陶陶这是一场将持续整个春天的书法雅
今年的立春,位于福州安泰河畔的时雨斋·桂枝里捌号别院,格外热闹。
原来这里趁着腊月十九苏轼生辰的后几日便是立春,举办了一场以“寿苏”和“迎春”为主题的书法雅集。
雅集主人欧键汶,别署如堂,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老欧善书法、精篆刻,还研习中古文学、文艺学及书法篆刻理论。周围一众友人均好此道,常常相聚一堂,诗酒唱酬,把盏清欢。
用他的话说,“这不是一场严肃的展览,而是一场持续整个春天的雅集。”
走进院子,竹影、梅香,满是春的味道。客人来了,从这些花草中穿过,带起一院花香。
比起正儿八经的展览,这次雅集的形式轻松自在,老欧在邀请函上写道:“好春才来,春花正开。挂几幅字在桂枝里捌号,有空来喝喝茶看看字。你来我不一定在,我在你一定要来,展期是整个春天,一个月可能增加三五幅新作,谁知道呢?”
确实许久未见这样不拘形式,随性而为的雅集,正巧又赶上立春,顿时让人觉着十分别致。当然雅集形式可以自由,但内容还需深度和严肃。
老欧说,“这次的新作内容均来自苏轼词句,用一场书法雅集,纪念一下文人典范的苏公,是谓‘寿苏’。”
自古以来“寿苏”便是文人墨客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比起传统的烧香挂像和诗酒唱酬,这次的书法雅集我觉得更像是欧键汶对文化经典的致敬,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古雅。
如果说苏轼诗词表现的是心灵上潇洒和乐观旷达的情怀,那在老欧笔下,我觉得则更多了些金石味。他选择苏轼诗词并不是要步先贤后尘,而是着力在创作上追求诗句背后的精神境界。
展厅中堂朱红色宣纸书写的篆书大字“且陶陶”是这次雅集的重磅作品,内容取自苏词《行香子·述怀》,单字直径达到50公分,这样的大字书法不仅考验书写者的功力,还对字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欧用传统合字符样式将“且陶陶”写成了对称形式,书法依旧是传统底蕴,却表现出了新的趣味。
再看展厅中的其他作品,依旧延续老欧一贯的书写特点,书风古朴大气,字里行间未见一丝柔弱。但你仔细看每字的笔画,会发现似乎每一笔中力的结构都发生着微弱的变化,单看十分跳脱,但整体字形却十分的锋利和稳定。书写者这种无刻意的表现方式,形成了一种十分当代的味道。
在老欧这里书法创作还是一场以笔墨纸砚为基础的博弈,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脾性,每次的成果,都让人眼前一亮,就如这次新作精心挑选了各色不同的色宣和蜡笺,展示出了一整个迎春的气场。
立春这天,老欧还特别策划了一场持续了至少六小时的迎春沙龙,“申时茶叙,酉时宴集,亥时书画”,展示了一群文人的狂欢。
夜幕拉开的时候,这群当代文人们用笔墨畅叙幽情,比追前人之音。一些快被现代人们遗忘的雅致,此时又在这群文人中似乎由被捡拾回来了。
圈子的意义就是如此,一群人,爱好相同,品味相同,理念相同,寻个缘由就聚一聚,谁的无心之语,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艺术灵感的迸发。
每个人现实中的一地鸡毛,在这里,或许能借由艺术之口,得到抒发与畅怀,在闲适、快意状态下,找回文人曾经的情怀和脾性。
再回看雅集之名“且陶陶”,热爱确实可以让生活妙趣横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