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哥大讲堂福州为什么那么多以屿和岐
题记:人一定要向前,向前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波士财经《山海经》以“闽在海中”形容福建,此书虽然天马行空,但此话形容福建却又不无道理。
不是因为福建靠海,而是另有他因。
在福建,很多地方以“屿”和“岐”为名的地方。以福州为例,如竹屿、南屿、横屿、前屿、后屿……,还有阳岐、绍岐、琅岐、福安的赛岐……。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又要回到“闽在海中”。
在千年以前,现在的福州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域,如新店浮仓山、火车站一带,鼓岭鳝溪一带,分布着大片的海域。
浮仓山之所称为“浮”,是因为四周皆是水域,故而称“浮”。在浮仓山上,考古学家出土了上万片的汉代瓦片,也就说在闽越国时期,浮仓山上有着许多房屋。考古学家猜测,之所叫浮仓山,是因为当年这些房屋都是闽越国时期的“仓库”,因而取名浮仓山。
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之中,不仅仅是浮仓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岛屿都与陆地连接成了一块,而一些已经被命名的岛屿依旧保留了下来,才有了现在很多不是“岛屿”的地方,也被称为“某某屿”。
而以“岐”为名的地方,大致也与古代海域相关。所谓“岐”者,山之支也。
山伸入水域(海域)的那一个分支称之为“岐”,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尾的琅岐、福安的赛岐。而其他以“岐”为名的地理形态,也大多消失在沧海桑田之中,徒留一名字,遥想当年此地之水域(海域)。
有些岛屿消失,自然,也有些岛屿出现。如闽江之中的中洲岛、三县洲,还有一个半岛叫上下杭。
这三个地方,在唐宋之前都没有形成。其形成之功,要归于闽江。浩浩闽江自上游卷沙而下,在福州这块比较平坦的地方泥沙俱下,渐渐淤积而成如今的中洲岛、三县洲、上下杭。
其实,除了这些半岛、岛屿之外,还有一个“岐”是在慢慢变大。
……
对。
就是马尾的琅岐。
据考证,福州马尾琅岐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琅岐正处于闽江出海口,海水与淡水的交汇之处,闽江上游的泥沙非常容易在这里淤积,久而久之,便致使琅岐每年在缓慢地变大。
如今,你很难想像现在的福州火车站曾经是一片水域,鳝溪村前是一片水域,新店五四北也是一片水域。
所以,世间万物一切都在变化,人之一生也是如此。人生低谷时、迷茫时,请别忘了:人一定要向前,向前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波士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