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怎样形容拖延症
(点击加入)
专栏作者:小鱼
误打误撞结缘语言学的中文人,爱音乐爱探索的MLOGGER。闽江边长大的“旱鸭子”,爱着榕城与她的故事。
△配音真鸟囝
何燕
(小提示:点击文中蓝色图标,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在今天,交通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迭代,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讲效率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快。但生活的步调愈是紧凑,人们便愈想在其中偷个小懒。我就是这样一个“拖延症患者”。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没少因为磨蹭被妈妈数落。
妈妈眼中的时间,似乎总是走得更快。所以她的唠叨中,总有各种对拖延的简练形容。假如福州人要用一个字形容“拖延症”,“”恐怕能拔得头筹。“挨”在福州话中有磨蹭的意思。小时候,明明上学时间还很充裕,妈妈却还是在一边催促:“读书都啦,挨了。”现在,出远门赶飞机、赶火车的时候,总还能收到妈妈“莫挨会使儥”这样的唠叨。
和“挨”一样具有拖延义的词还有“”。“”就是指那些性情迟缓、做事磨蹭的人。每次去洗澡的时候,我总是要在浴室和卧室间来回跑上好几趟,才能拿齐换洗的衣物。妈妈的眼神里便带上几分嫌弃:“妮妮婆意思会仈儥,就像汝这样款挨来挨去。”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慢性子似乎是随了爸爸。出门的时候,爸爸也总是要每个房间都检查上一遍才肯走。妈妈经常等得不耐烦:“快仂囝,故会相相相!”
对于我和爸爸的拖延,妈妈的敦促总是无穷无尽:“汝各侬吓,这仂囝做做,会做半日去。”看到妈妈为了一点小事着急,爸爸也很是无奈:“等囇嘛,嚽复无急。”而爸爸爱用“逴逴”形容妈妈做事时着急的样子。在福州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小孩学步时摇摇摆摆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不够稳重。听到爸爸这样讲,妈妈摇了摇头对我说:“侬家傒伓通像汝爸许样款,做事计着虔圆仂囝,儥使慒慒喏。”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手脚麻利,而“”则是对拖拉的又一种形容。
每当爸妈因为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吵起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跳出两个小人儿,模仿着他们的神色,学着他们的语气,演绎着一场场“快”与“慢”的交锋。在语音表现上,福州话中的快慢表达,似乎比普通话更加形象。“挨[e55]”“妮[ne55]”“慒[zeo55]”这些表达拖延义的词大多是舒声韵、高平调,其发音可以被无限拉长。这三个字读起来都有几分娇柔黏糯之感,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行动迟缓的画面。“逴[zoh5]”字则属于入声韵,声调高而短促,气流转瞬即逝,确乎能品到几分着急的意味。
此外,在表示速度快时,福州话中有一个与普通话中“一下子”比较相近的表达。福州人也说“(一下)”,但更习惯说“两下半”。“两下半做好了”的意思是不要多久就把这件事情做完了。“侬两下就会做完其事计,乞汝着做几下”是妈妈经常用来调侃我做事没效率的话。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福州人说“做蜀下”把事情做完,不是在强调速度快,而是在强调效率高——同时把几件事情一起做完。
长大了之后,我也没有改变自己慢慢做事的习惯,因为我并不觉得挨延或是行动慢一定是件坏事。“挨”与“逴”就像两架并驱的自行车,载着脾气秉性不尽相同的福州人,行驶在榕城的人间烟火气中。
小注解
(zi55):福州方言中,这个字作为前缀出现在单音动词前,表示动作的随意或者时间短暂;出现在单音动词重叠式前,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时间长。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来源:悦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