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干流复航暨南平港开港活动在延平举行
18日上午,闽江干流复航暨南平港开港活动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举行。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南平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南平武夷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省、市相关单位及港口航运企业、参建单位代表出席。
当日上午10时许,在洋坑码头11号泊位,吊车伸出“铁臂”,将装载着南平企业生产的竹制品、石英砂等货物集装箱吊装到“武夷2号”新能源船舶上。
吊装作业完成后,工人解开缆绳,“武夷2号”鸣笛离港,驶往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青州作业区。
抵达青州作业区后,这批货物将通过内外贸航线运往东南亚等地,标志着我市打开了新的出海通道,拉开了我省集装箱江海联运序幕。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是舟船云集、百舸争流的“黄金水道”。近十几年来,受河床水位下切、水文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闽江内河航运发展受到严重掣肘。为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内河水运,促进建设绿色交通,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争取把闽江高等级航道项目纳入了国家规划纲要。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会同发改委、港口集团和沿江地市,坚持全流域规划、高标准建设、一体化推进,加快闽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推进闽江航运开发。
今年,福州内河港、南平港等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形成了闽江岸线统筹利用、内河港口合理分工、设施互联互通的格局。共规划内河港口岸线约52公里,规划建设10个货运港区以及多处客运港点,为地方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位于南平工业园区,按满足靠泊吨级货船设计,年设计货物通过能力万吨。12月8日,年设计通过能力36万吨的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11号泊位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成为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第一个正式投用的泊位,也是全省内河首个获批投产的吨级(结构受力吨级)多用途泊位,为此次南平至闽江口吨级船舶恢复通航条件奠定基础。
航道畅是航运兴的基础,高质量的航运需要更加畅通、便捷、高效的航道作支撑。年10月,闽江水口坝下船闸成功通航,标志着由“两闸一机”组成的闽江水口航运枢纽正式投用。我省加快航道治理,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闽江干流南平延福门至马尾航道整治已全面完成,同步实施跨越航道桥梁桥区水域安全隐患治理、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完善了跨闽江公路桥涵标和安全设施。今年12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闽江干流通航管理办法》,明确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航管理职责,建立闽江沿线地市通航管理协调联动合作机制,为发展闽江航运创造了安全畅通环境。
为积极培育闽江航运市场,目前我省首家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南平市闽江航运发展有限公司已取得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船舶营运证,建成投用闽江首艘内河集散两用货船“武夷1号”、首艘内河集散两用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用于运载集装箱、件杂货及干散货,为培育闽江航运市场注入新动能。南平港开港运营后,吨级货船可从南平直达闽江口,货物经由闽江口内、外贸码头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将进一完善我省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对缩小闽北内陆与沿海物流成本差异,改善南平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力,加强闽东北“山海协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内河码头及支流航道建设,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培育壮大航运市场,畅通江海联运,促进形成闽江航运经济带,更好地服务沿江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张莎/文郑金富罗光耀/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