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闽游图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建,终于

福建古代叫做“闽”,由于地势偏远,加上省内又都是山地、丘陵为主,一向被忽视,甚至成为流放犯人的贬谪之地。

人家形容别的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福建却成了兵家不争之地,虽然现在的福建走默默发展然后惊艳他人的道路,但在古代确实没什么存在感,名人为其留下的诗画作品也不如其它古都那样多。而今天要讲的《闽游图》从此层面来说可是相当珍贵了。

项圣谟

《闽游图》的作者是明末著名画家和收藏家项圣谟,他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是著名的鉴赏家项元汴的孙子。由于自幼受到家庭熏陶,项圣谟除了也精于收藏外,更是精研古代书画名作,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项圣谟画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他的画曾得到董其昌和李日华的高度评价,李日华称赞他的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

招隐图

项圣谟的山水画最多,早年向文徵明学习,后来直接学习古人。他经常远游写生,在作画的时候,严谨的画风和写实是他非常突出的特点。他笔下的山水、树木,造型准确而生动,贴近现实,在明末清初画坛上被看为是一个有着十足个性的画家。

饱览闽江风光

项圣谟平生喜欢游览各地风景,然后将所见之景、所悟之感绘入画中,写进诗词里。

年,项圣谟南行,在闽江游历——“自秀岭始遂胜道,经谷口、黄田、汤瀚、白沙、箭盘、樟湖、柳林、八仙以至剑浦”。

闽江之行是项圣谟快要60岁时的晚年游历,在闽江这样崎岖的旅途上,他或骑着瘦马,或坐上舟船,穿行于闽江流域奇崛的山山水水,想来是一路艰辛。

这次旅程大概走了半年多,在饱览了闽江风光后,项圣谟便画了这幅《闽游图》,又写了二十四首诗,来记录此次游历。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干支流流经38个县市,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一半。项圣谟走完这一段,算是将大半个福建都看过了。

项圣谟在《闽游图》中自跋:

“此写闽中榕荔溪石之胜也。夫榕荔之千奇万怪,各有木理尚可形容,至若溪石莫可名状,非画不能传其神。及画而又知非画之所能备甚矣,画之难也。因极溪石之变,以采画法之常,聊缩千里之观,以成一时之兴。”

可见这沿途的风光和民俗风情是多么的独特,以至于不得不用画展现出来,却又怕画不出这种怪奇神采。

闽游图

项圣谟的严谨和细腻倒是在这幅风景画中完全地体现了出来。此画采用全景式的构图,笔法细腻,榕树、石头、溪水等景物无不刻画得细致入微,可看出项圣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画的内容,主要是村镇渡口、古老榕树、溪水群山等自然风光,其中还穿插着许多不同身份的人物,像是纤夫、捕鱼人、脚夫,这些生活或经过闽江的人,沿着这条福建的母亲河过着各自朴实又平淡的日子,各有情态,充满了生活气息。

村镇渡口,枝叶繁茂的古榕树,团团如伞两岸群山起伏,溪边奇形异状的石头溪水流过石濑险滩,形成旋涡激浪纤夫架鸬鹚捕鱼的渔人脚夫、赶路人

在画中,项圣谟提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山”这句话,此句话出自杜甫,是杜甫对同时代画家王宰的称赞之诗句。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这是在称赞画家严肃认真、意兴所到的创作态度。

显然项圣谟不仅认同这种认真的态度,自已本身也在实践这条观点。这幅《闽游图》是他在芝城客栈绘成的,前后耗时两个多月,其间几易其稿,可看出项圣谟对此画的认真和看重。

项圣谟是个诗画皆能的选手,常常采用诗画结合的方式,既能作出写实严谨的画,也能吟唱相得益彰的诗歌。闽江之行,除了这幅画之外,他还诗兴大发地写了二十四首诗,附于画卷之后。

如见到古老的榕树时,他是这样写的:“根盘节错势撑拿,能油能伸直忽斜。十抱尚余冬不落,千奇万怪笔难夸。”

闽江中以千姿百态的溪石景观为特色,在溪行所见时,他写:“寒溪两度宿,古月四更新。梦近家以远,悬帆没渡津。”

在画卷结尾,项圣谟写了一首诗来总结这次闽游:“雨中闲极写溪山,写尽溪山觉更闲。首尾一时题咏遍,江关千里客思还。云行纵羡帆飞影,昼永谁移花沼颜。独坐吟成皆往迹,可留名姓与人间。”

闽游归来后,项圣谟就邀请来好友谭贞默和李肇亨,分享他的这次旅程,并摊开自己的画让他们欣赏,最后好友都在这幅画上留下了笔墨,按图咏成长篇诗赋。这样无形中也加大了此画的艺术价值。

《闽游图》全卷构图繁复有致,将千里闽江风光凝练地展现出来,意境开阔,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同时代的画家中,项圣谟以画艺全面、画风严谨而闻名,《闽游图》正是他这种作画精神下的杰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