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上的这两座码头,对福州对福建意义重

福州因江而生,因江而长,闽江,是福州最重要的符号。

二千年来,福州人民在闽江上穿梭往来。跨越闽江,一直是福州人民最大的心愿。

北宋元祐年间,郡守王祖道“置田一十一顷七十二亩备修桥费”,并修建了闽江上第一座浮桥。

年后,元代的头陀万寿寺和尚法助经过数年募集资金并耗时二十年,将宋朝的浮桥改造为了福州第一座跨江石桥——万寿桥,福州真正第一次最安全地解决了台江、仓山之间的跨江交通。

但是,八闽大地“闽道更比蜀道难”,全长千米闽江长期以来是福建人民最主要的交通干线。而闽江上大大小小的码头则成为文化、语言、商品的交流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福州的两座码头——苍霞与台江。

闽江流域(古田-闽江口段)

苍霞码头

福州的客运码头分为上游和下游,前往闽清、古田、南平等上游的地区的客货运都在苍霞码头。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发展,到取代洪塘码头,再到清末五口通商口,成为茶叶中转集散到,再到年结束运营,苍霞码头前后接近年,数以千万计的闽东北地区人民在此交融生息,造就了辉煌的上下杭商业文明,成就了无数个财富故事。

来自武夷山的茶叶、浦城的大米、邵武的竹笋、建宁的莲子、建阳的木材、古田的红曲……在苍霞码头汇聚,供应当年福州近百万百姓,甚至中转至全国、乃至全球各地;而来自欧美的药品、传教士也随着滔滔江水逆流而上,将西方文明撒向田野山村。

民国时期苍霞码头

苍霞码头倚靠着来自闽江中上游丰富物资,成为当年福州的造富码头。

年,来福铁路通车。客运逐渐结束了。再接着来福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国道的建成,福州到闽西北的交通不再是唯一的一条水路。

——闽江上的船舶开始少了,落寞了,苍霞码头也一天一天的陈旧,终于在年,苍霞码头彻底消失……

台江客运码头

台江客运码头近通马尾、连江、琅岐、长乐等地,再通过马尾港,沟通上海、广州、香港、乃至全世界。

万寿桥(即解放大桥)的一桥之隔,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八闽腹地,一个可以远渡重洋。那时候没有国道,没有江滨大道,中途访闽的中山先生、上海过来的林徽因先生、郁达夫先生大概都是在马尾港中转台江客运码头登抵福州市区的。

中洲岛及台江码头

一直到90年代末,台江码头往马尾等地的客轮仍在运营,低廉的票价是广大市民选择客轮出行的重要原因。

后来,国道开通、全长25公里的福州江滨大道建成通车,快捷、安全的公交系统逐渐取代客轮,成为福州市民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台江客运码头终归没能抵挡历史的车轮,被“闽江一日游”取代了。

福州这两座码头,恰恰是福州的交通变迁史,从水路交通到铁路交通、到国道、到高速公路、再到高速铁路,几十年而已,八闽大地就从“孤悬东南”的偏远山区,融入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以此文,献给母亲河闽江、献给曾经在风浪中的穿梭的每一位闽江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6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