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程标准,构建说理课堂闽江师专附小数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年版)的性质、理念、目标,让新课标转化成真实、可操作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6月1日下午,我校邀请了福建省普教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罗鸣亮老师为我们做题为《新课程案例解读——说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讲座。本次活动的参会人员有江鸿校长、附小全体数学教师、闽江师专初教系教师和学生代表、高新区部分数学教师及新洲小学的教师代表。
活动开始之前,罗老师先为每位老师准备了一张“姓名牌”,大家根据姓名牌上的序号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即一个小团队,就这么一番操作,大家的隔阂瞬间被打破了,最后将所有的姓名牌都收集起来,以便互动时随机抽选教师回答提问。
活动开始了,罗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团队一些成员的成长故事。其中郭林老师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深有感触,她在还没有加入“明师之道”之前,教学上已经是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说理课堂,这也得益于她经常观摩罗老师的实录课加上自己不断思考,所以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借此案例,罗老师也告诉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窍门,就是要让自己变成“痛风病者”,管住嘴迈开腿。
接着,活动正式进入主题,罗老师从“说数理”、“知学理”、“明教理”这三个维度给大家讲述了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说
数
理
说数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罗老师借用五年级“分数与除法”这一节课与大家交流想法。首先,罗老师呈现教材主题图,让大家思考这本课要说清的数理是什么。接着,大家小组合作、交流想法。最后,罗老师通过姓名牌抽选出韦林辉老师汇报想法,组内成员相互补充。这番操作让每个人都成为教研的主角,不仅仅是为了让教研真正发生,也是为了让老师们变换角色,以学生的身份坐在课堂中感同身受什么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知
学
理
知学理,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结合分数与除法这节课,罗老师从新课标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发进行了分析,同时罗老师通过《甄嬛传》中的一个小片段,让老师们体会到人都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究,然后自序并且分享。孩子也是这样的,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四好”:好奇心、好探究、好自序、好分享,这样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明
教
理
明教理,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保障。罗老师播放了一段自己的教学视频,并适时分析教学意图,让我们经历了学习真正发生的全过程,分析(发现、提问、讨论);评价(争论、批判、辩论);创造(设计、修正、制作),学习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形成。
最后,江鸿校长为本次活动做了点评,并给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1.教学要从生活中找灵感,使得情境真实化。2.各学科教师要有大单元备课的意识,注重知识的结构化。3.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启迪孩子的心智。
“不为云端起舞,只为贴地而行”,罗老师一个下午的讲座,对老师们而言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短暂。相信今天罗老师的新课标案例解读定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开启一扇窗,我们延着这个方向实践,也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彼岸。知识积淀感于心,能力提升践于行,让我们一起奔跑吧!
总策划:江鸿
活动策划:数学教研组
文字:李婷
图片:林铖炜、谢孟娇
审核:林枝彬
排版:林辰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