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旧的怀念,带你去看闽江的那些古码头

福州千年,流过了南朝、唐朝、宋朝、明清……闽水悠悠,送走了唐朝的瓷、宋明的丝、清代的茶…一座座古码头,是悠悠千年时光在福州的停靠点,莫让岁月无处停泊。老码头中的那些码头,已经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不见舟楫往来了。

◆◆◆◆◆

怀安古渡

1

来到南台岛的最上游,乌龙江和白龙江分水之处,怀安古渡口默默地看着两水分流而去,已经千年了。古渡口称芋原驿古渡,盛于唐朝,为古接官道码头,千年前朝廷派来福州上任的官员是从这里弃舟登岸,来到当年僻处东南的福州。古渡口不远处就是怀安古窑址,从南朝到唐朝,窑火不熄两百多年,烧造的青瓷随登船出海,足迹遍及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怀安古渡长长的石道上,芦苇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枯荣了几百载。也许在瓷土渐渐用尽后,曾经繁盛的怀安就沉寂了下来。古渡口前的三江口,木帆船早已换成了机动船,却再没有船来停靠。站在古渡前的老榕树下,青绿的江水缓缓流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便自然涌上心头,只是那客已远行,只有古渡留在闽江头,让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后来怀安古渡旁来了些新伙伴,一个大型楼盘建在曾经的古村里,房地产商的游艇码头建在了古渡口的不远处,房地产商建了两个五短身材的痴肥古人石雕站在古渡上。于是,沧然涕下后,啼笑皆非。

沿江而下十数里,江水流到中洲岛旁的万寿桥头,这里正是清末民初,帆樯林立的苍霞洲和泛船浦分列于万寿桥的上下游。建于元代的万寿桥虽然沟通了台江和仓山,却也因为抛石造桥使水深变浅,下游的大船无法上行。

上游闽北木头茶叶山货顺水而下,便聚集在苍霞洲一带,从美打道上岸,万寿桥下游闽海关所在的观井路、泛船浦一带,洋行林立,天祥、怡和、旗昌等洋行都是仓库码头办公楼连为一体,茶叶木头等大宗货物从这里运往国内外,所有货物的集散都集中在这闽江上最窄的一段。闽江两岸一时繁华,那是清末民初的福州。

◆◆◆◆◆

龙津古码头

2

后来,那些百年前的洋行纷纷被推倒,被越来越高的高楼所取代,美打道,天祥洋行码头,泛船浦码头,蜷缩在高楼之下,仿佛被遗弃的老人,再后来,闽江两岸的景观工程彻底用水泥广场和公园盖掉了老码头,仿佛那个繁盛的清末民初从未有过。

随江继续向下,过马尾,出闽安门,江面豁然开朗。琅岐大桥上下游几百米处,英屿村的会龙津古码头和东岐村魁龙道古码头分列于琅岐大桥两侧。魁龙道只是在江岸上凿出的几级石阶,石级不远处,一方天然岩石兀立江边,形如金印,上有刻着“魁龙”、“感应”的字迹,如今已列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州申遗点。

而上游几百米处的会龙津古码头却没有这么幸运,巨大石板铺成的码头来了个新邻居,一个新建的码头即将吞没这个不知哪个年代建造的古码头。会龙津古道头的尽头,乡人建起了一座亭子,走在古码头边,颇有长亭送别的伤感。

◆◆◆◆◆

登文道码头

3英屿和东岐村的对岸,闽江南岸,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年)的登文道码头已经在闽江边躺了悠悠数百年了。

这座数十米长的明朝的石板道头曾经是下游长乐、福清学子上省、进京应试的必经之路,之所以命名为登文道,是学子们的美好愿望,寓意登上文官仕途,金榜题名。只不知永乐年间从长乐太平港开洋出海的郑和船队是否曾经在这里停靠。

如今,这里也是福州的海丝申遗点。长长的厚重石板延伸到闽江中,再不见学子登岸,只有渔船偶尔在这里停泊。

来源:福州搜城记;文:小飞刀

(遇见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