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让我们骄傲的中国奇迹国字号
年8月,福建省“国字号”能源大工程水口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比电力部考核工期提前11个月投产发电;年12月,七台机组并网运行,总投资节约约3亿元,工程质量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世行给出了三个“高度满意”的评价。世行官员摩尔顿说:“我所看到的水口成功,是世界银行贷款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创举。”
年3月,水口水电站工程开工。但是,作为“华田”两国四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快就表现了出来:施工现场冷冷清清,几乎所有的自卸卡车都是二手货,一个月下来,开挖进度不到应完成的一半。原来,由于报价过低,工程上马不久,承包商的资金就频频告急。更糟糕的是,中外联营体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现场指挥系统。由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巨大差异,两国三方互不卖账,很难协调统一。
对于“华田”的“病症”,世行官员忧心忡忡:“照目前这种状况,要建成水口工程,就像背着氧气袋的病人要登喜马拉雅山。”世界银行发来黄牌警告,要中止和“华田”的合同,重新进行国际招标。重新招标,必将导致工期拖延,除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外,还会对我国的国际声誉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冷静的分析总结,痛定思痛,“华田”立即进行了经济、行政、财务等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将工程的责任方由日方改为中方的闽江工程局。很快,联营体内部诸多问题被妥善处理,延误的工期逐步抢了回来。年9月,水口电站实现了大江截流,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一年。欧美专家惊叹:“这是外星人在干活!”“华田”改制成功,让日本人和其他外国专家对中国人高超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刮目相看,相互之间的友好和尊重一直伴随着工程进行到结束。
水口水电站的建设,为福建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第一次部分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项目;第一次对主体工程和部分机械设备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第一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合同管理、工程监理模式组织工程建设。正因如此,人们将其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在能源建设的“试验田”。水口创造的“技术传奇”,为福建乃至中国的大水电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在工程主围堰上部大面积采用垂直“之”字形的土工膜防渗心墙,属国内首创、国际罕见;水口升船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并已真正投入使用、正在发挥实际效益的大型垂直升船机。这两项技术在长江三峡等大水电工程的建设中都得到了运用。而水口工程中历练的技术、管理骨干,为后来福建穆阳溪梯级水电站、棉花滩水电站等大型水电工程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