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福建南平
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东南与宁德市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毗连,介于北26°15’—28°19’,东经°00’—°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南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万(常住人口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南平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曾涌现出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拥有一级至三级旅游资源实体多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地”之一。南平拥有合福高铁、鹰厦铁路、外福铁路、横南铁路,国道、国道过境;还有武夷山机场,闽江干流、建溪、富屯溪等航线及航道。
三国吴永安三年()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7]
晋元康元年(年)属江州。
南朝陈永定初(约年)属闽州,后属丰州。
隋开皇九年(年)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年)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
唐武德元年(年)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年)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年)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
五代闽龙启二年(年)属闽。
天德三年(年)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
南唐保大四年(年)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
宋开宝八年(年)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年)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年)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年)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年)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