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福建四强,海峡三港,福
福建省,对很多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这种陌生,来源于某种程度的不理解:虽然靠海,但却没有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腹地,经济为什么就能发展得那么好呢。广东类似的海边小河流域,比如茂名、湛江虽然发展也还行,但发展势头就是比不上福建的几个城市。
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福建四强,分属三个流域、闽江、晋江、九龙江(漳州河),厦门、漳州同属九龙江。人口来说,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泉州市万人,福州市万人,厦门市万人,漳州市万人。很奇怪不是么,福州作为福建省会,位于福建最大的河流所在的河口,人口竟然是三个流域下游人口最少的。
而历史上,泉州港也比福州港更兴旺,人口与经济都基本不占优的福州,为何就能一直成为福建地区的行政中心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福建所在的闽江流域,直通江西,是中国真正的南方门户,相比较广州隔了宽阔的南岭地区,福州的对外军事地位,比广州更高。
古代中原势力不习海军,但通过控制福州,就能获得航海能力(即使不航海,也守住了南大门)。宝岛南部高雄港,是世界级天然良港,但从荷兰人霸占宝岛建设港口到如今,宝岛重点发展的都是台北的基隆港。这其中,就跟基隆港与福州隔海相望不无关系。
而福州位于福建最大的闽江,人口却相对更少,这种错配却也正是因为闽江是福建山地最大的河流。东南多雨,而闽江中上游地势高,面积大,冲出戴云山一线(下图黑线)之后,很快就到达福州。这使得下游水大流急,将福州地区的河面冲刷得非常宽阔。而流经即将到出海口,却又被鼓山与对面的山峦夹持,河面收窄,流速自然加快,于是闽江口的三角区,几乎没能形成河口三角洲。
多种因素,造成了福州所在的闽江下游,没能够形成比较大的平原地带:
对此,笔者有个大胆而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将闽江下游进行分流。在福州南面,福清西面的山地中,开凿出一条分流水道(下图红线),将闽江大部分流量引导至海坛海峡;同时封闭海坛海峡进行填海造陆,最后,在所封闭海峡地区的西部,将闽江干流引导到兴化湾入海。如此,不但能够解决福州的农业用地(人口基数)问题,还能最大化的利用闽江的水资源。
至于填海造陆的材料,或者北方河道清淤的泥沙,就能解决大部分,而且不需要短期完成,完全可以一步步慢慢填。如此,不污染环境的同时,填好的部分,很快就能直接进行农业生产。
即使条件限制比较明显,但福州近几年的发展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年的GDP百强榜排名30位,跃升至年的22位。
泉州
在福建,泉州不但GDP产值比省会福州高,连耕地面积也比福州要高一些:笔者查到的数据,泉州耕地面积.1万亩,而福州的耕地面积仅.9万亩。这就是笔者上面大胆设想对福州的海坛海峡进行填海造陆的原因。
由下图可见,泉州的下属县区,基本分布的比较均匀,而福州的下属县区,集中在福州所在的闽江附近,南部大片面积,只有两个县。
正是因为泉州地区的地形更为平缓,虽然晋江不是大江大河,但因为地处南方沿海,降水丰富,只要是合适耕种的平原地形,基本不存在水利问题。
历史上,泉州港之所以在福建三大港中胜出,就是因为海港开阔,海港附近土地平坦。福州两者都比较欠缺,而厦门港上游的漳州虽是福建最大的平原,只是厦门港附近的海湾相对狭长,而且厦门港离福州(乃至中原)更远。
所以,就先天条件而言,泉州在海峡三港中得天独厚。而如今,泉州在历史沉淀和今天的泉州人努力下,仍然是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存在,年,泉州在GDP百强榜中排名第18位,年增速还能保持在8%,在GDP二十强中,仅次于长沙。
厦门
康熙二十二年(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翌年设立台厦兵备道(雍正五年(年)改为台湾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年0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战正式画上句号。
由历史可知,厦门的地位提升,正因为与台湾的关系。虽然福州与台北高雄港更近,但是,厦门东面是澎湖列岛,古代我们已经对澎湖列岛进行比较好的开发,只因为澎湖列岛东面的澎湖水道阻隔,才迟迟没有开发宝岛。
因此,离岸管理宝岛的话,管理机构设在厦门更为合适;再有就是,对我们长江、黄河流域,厦门与高雄港的方向,才是台湾海峡的前门。因此,无论对内对外,加上宝岛去考虑行政,最佳选择就是厦门港。当年选择在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就是考虑对台因素在内。
而作为目前仅存的五个经济单列市之一的厦门,发展水平也还可以,虽然总量不是太显眼,年的GDP城市排名中位于第33位,但人均GDP极为喜人,高达元,全国排名14,仅论百强榜内的城市的话,还能往上挪两位,比长沙、青岛、郑州这些20强内的城市都高。
漳州
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耕地面积.62万亩,比泉州还多。过去,漳州是农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化发展的比较迟。但正因为后发,所以对招商引资方面非常的用心:基于侨乡的性质,大力引进华侨投资那是基本套路,除此之外,漳州政府还到华南各地想方设法的招商引资。虽然当中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非常用心之下,漳州真正的发挥出了后发优势。
年之前,漳州好些年都在八十强内吊车尾,年,漳州GDP排名71位,产值亿元,试图冲击七十强。之后跳跃式增长,年,城市GDP排名57,正式进入60强;年,GDP数据挤水分后,漳州GDP排名跃升至47位,产值.8亿元,大踏步进入五十强。
四年间,GDP产值增长71.3%,可谓飞速发展。但这种发展,笔者认为问题不大,因为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如今不过是因为工业化提高了人均GDP。从人均GDP的角度看,漳州在全国排名43,与GDP总产值的排名相去不远。
对前面笔者所提的、在福州进行填海造陆的设想,您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