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今年提前完成这项除治任务这颗小草为
好消息!
27日,记者从福建省林业局获悉
福建省已提前
全面完成年度互花米草除治任务
▲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武曲村附近海域滩涂上的互花米草除治现场。林善传摄无人机照片
外来物种?生态杀手?
这颗小草究竟有何“杀伤力”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互花米草是什么?
据悉,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东海岸的海滩植物,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
“固滩能手”变“生态杀手”
在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出于防浪护堤等考虑,引种互花米草。据了解,互花米草穗粒数最多可达粒,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种子几百万粒。
▲一位村民在福建省福清湾的滩涂上展示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年10月20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林善传摄
由于其繁殖能力强,迅速蔓延开来,对福建滨海湿地生态以及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危害,让它从“固滩能手”转变为“生态杀手”。
互花米草有何危害
首先,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扩张速度快,会形成单一植被群落,占据短叶茳芏、芦苇等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极大威胁湿地生物多样性。据海洋和林业等部门调查显示,生长互花米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下降30%左右。
▲在宁德市蕉城区沿海滩涂互花米草除治现场,工作人员正利用退潮时段作业(航拍图)。黄海摄
其次,成为近海养殖业的重要“杀手”。福建宁德鳌江村村支部书记说,近年来,村里互花米草呈现扩大的趋势,以致文蛤、跳跳鱼等许多水产品濒临绝迹。
面对“互花米草烦恼”,福建这样做
今年,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对全省现有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通盘考虑,分区域、分年度迅速掀起除治攻坚行动。
▲福建宁德的滩涂上,红树林里有长出了互花米草,村民正在忙着清理。(年10月29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林善传摄
按照计划,年,全省应除治互花米草亩,实现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及全省自然保护地内的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
到年9月底,届时全省基本完成现有互花米草除治,新增的及时除治;
年,除治后的滩涂基本得到科学修复,其中20%采取种植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除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生态功能持续恢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闽江河口湿地冯木波摄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省上下围绕‘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和“全民动员、方法对路、科学除治、生态提升、加强管护”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工作。
年度除治任务提前完成退养还湿,营造鸟儿天堂
27日,记者从福建省林业局获悉,福建省已提前全面完成年度互花米草除治任务。
截至26日,全省累计除治面积亩,占年度任务的.83%、总除治任务的77.48%。
▲这是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其中,莆田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已全部完成除治任务。
宁德市、福州市已超额完成年度除治任务,其中宁德市累计完成亩,年度除治完成率为.29%,总除治完成率为71.53%;
福州市累计完成亩,年度除治完成率为.48%,总除治完成率为71.01%。
随着除治工作有序开展,福建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推进,让珍稀鸟类“聚会”得以如约而至。
▲黑脸琵鹭肖书平摄
▲一群反嘴鹬在闽江河口湿地里停留觅食(8月25日摄)
▲黑脸琵鹭肖书平摄
“下一步,各地将继续盯紧盯牢目标任务,狠抓质量督促指导,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除治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标准、高起点做好生态修复提升,探索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强化除治后滩涂管护,共同打造美丽滨海湿地。”福建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新福建综合福建日报记者张辉、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农村能源生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