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福建闽
人民网福州4月29日电(林盈)29日,福建省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启动。据悉,正值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实践20周年,此次宣传周旨在加强《湿地保护法》等法规和湿地知识宣传普及,推进湿地高质量保护修复,助力搭建更高规格的闽江河口湿地科研平台,加强滨海湿地科研攻关,助力闽江河口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
志愿服务骑行队将通过骑行宣传介绍湿地保护。福建省林业局供图
福建省地处大陆东南沿海,境内河流水系发育,沿海滩涂宽广。根据国土三调公布的数据,目前福建省湿地面积有18.86万公顷,是全国湿地大省。其中,红树林地公顷,沿海滩涂17.46万公顷,内陆滩涂1.28公顷。湿地动植物种类多样。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是福州近郊的一片原生性河口三角洲湿地,也是福建省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和福州的重要生态屏障。作为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驿站、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这里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
福建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向参观学生介绍闽江河口湿地分布的珍稀鸟类。福建省林业局摄
值得一提的是,闽江河口湿地分布有野生动植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有鸟类种,其中水鸟种,占福建省水鸟种数的80.4%。有黑脸琵鹭、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等国家一级濒危物种在此常年可见。
从年到年,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从县级、省级到国家级,实现了保护区“十年三连跳”,又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等多项称号。
闽江河口湿地魅力何在?
据介绍,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不断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实施“退养还湿”亩,治理互花米草亩,恢复乡土植被亩,有效改善水鸟生境,保护区内水鸟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
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和旅游景区建设,与群众共享生态保护成果,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此外,保护区在基础研究、生态修复、社区融合、产业带动、生态教育、开放合作等领域形成了六大核心工程,创造了独特的“闽江模式”,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年7月6日,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成功举措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向全球推介。
大数据平台监测并识别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人民网林盈摄
不久前,保护区的监测智慧中心上新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通过水文水质、气象、环境等监测设备,联动近路监控,不断优化对闽江河口湿地内鸟类的精准识别,结合环境因子物候信息,分析鸟类迁徙规律,逐步探索湿地保护区物种监测的新模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