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三明女子挨了两次刀,却对医生感恩
N海都记者陈燕燕通讯员朱玉实习生黄永欣
25年前,年仅27岁的三明人阿梅(化名)就被查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得不做了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阿梅外出打工。此后,她忙于生计,多年没复查。
3年前,阿梅感觉右髋关节疼痛,走路也不利索,只能一跛一跛的,连左膝关节也开始疼痛,尤其是久站、行走后疼痛加剧。医生发现,她的右髋关节假体松动了,建议她做翻修手术。
“25年二次手术改变我的命运”
由于经济窘迫,阿梅有点犹豫。这一拖就是三年,疼痛日渐加剧,她连走路都难。今年8月,阿梅医院——医院,医生发现,阿梅的右臀、右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右腹股沟中点压痛明显,股骨粗隆处叩击痛阳性,下肢纵向叩击痛阴性,右髋活动明显受限,右下肢比左侧短4.5厘米。由于右腿跛行,她长期靠左腿支撑行走,时间一长,她的左膝内翻,屈曲畸形改变,双膝关节活动时都有摩擦感、摩擦音。
00:03术前,阿梅走路一瘸一拐
做了详细检查,医生发现,阿梅的右侧人工关节脱位,螺钉部分脱落,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阿梅的髋臼骨质严重缺损,常规手术无法重建髋臼结构,关节外科的李炜明主任医师很痛心,他说,如果阿梅早发现、早矫治,不会这么严重。
目前,处理这类缺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近年流行的3D打印技术定制髋臼假体,可良好填充缺损,但结合阿梅的实际情况,存在固定困难、远期松动等问题。二是使用CupCage技术重建右髋关节,因为阿梅的骨盆严重骨缺损,术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假体类型及安装角度,术后可早期负重锻炼,但是因为严重的骨缺损,可能需要使用双杯技术重建髋臼缺损区,另外因为髂骨缺损范围大,Cage螺钉固定也存在困难。
经详细评估,李炜明主任决定使用CupCage技术重建右髋关节。他们花了6小时,做了右全髋关节翻修术+右股骨截骨线缆内固定术+植骨术,术中使用3个髋臼杯重建髋臼结构,假体安装稳定。
00:05术后,阿梅拄着拐杖走得平稳
术后,阿梅恢复良好,右髋不那么疼了,双腿一样长了。做了康复训练,她扶着拐杖能平稳行走,预计春节前就能甩掉拐杖,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两次手术,改变了我的命运!”阿梅很感激,她拉着医生的手谢了又谢,她说,25年前,做第一次手术时,她还未婚,因为恢复良好,婚后,爱人竟看不出她做过手术,她还顺利地孕育了两个儿女。如今,第二次手术,又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
在关节外科,像阿梅这样的幸运儿不少
近年,在学科带头人张怡元副院长及科主任李炜明主任带领下,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名列全国前茅。尤其在直接前侧手术入路技术(DAA)、成人高脱髋关节(CroweIV型DDH)、强直髋、严重膝关节畸形等严重关节病的关节置换技术在国内、省内居于领先水平。同时开展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包括术后感染的I、II期清创、翻修,治愈率相当于国际同期水平。
在保髋保膝方面,该科室积极开展髓心减压术、陶瓷棒置入术、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干细胞移植术、髋关节外科脱位、保膝阶梯治疗(包括胫骨高位截骨(HTO)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等,诊疗技术已经到达比肩欧美水平。
二次摔伤九旬老太顺利手术
在医院,这样的幸运患者不少。
11月,91岁的福州林老太(化名)摔了一跤,到医院一查,竟是右侧股骨颈骨折。老人年纪大,又有高血压、静脉血栓、心功能不全等疾病,若要手术,麻醉风险极高。
创伤骨科六区髋部组组长林朝晖主任详细检查后,联系麻醉科陈晓梅主任、李重颐主任等专家,讨论麻醉、手术和术后康复方案。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决定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最大限度减少麻醉风险。
高龄老人术后又能行走了
不到半小时,专家们就完成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人清醒后回到病房,疼痛马上缓解,可以平躺睡觉。术后第一天,老人就拄着拐杖下地行走,家属及其他患者连呼奇迹,“这么大年龄,昨天手术,今天就下地走路!”术后5天,老人康复出院。
其实,13年前,林老太也摔过一跤,造成左侧股骨颈骨折,当时,家人很绝望,他们听说“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是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老人死亡。当时,在医院,医生们给林老太做了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多年来,老太活动自如。
林朝晖主任说,随着医学的发展,老年性骨折强调快速康复的理念,近年,该院创伤骨科为不少高龄或超高龄骨折患者做过髋部骨折手术,最大年纪的患者已岁。
近年,创伤骨科在学术带头人林凤飞院长及科主任郑明主任带领下,在创伤救治领域开展大量创新及高难度手术治疗,本着微创、减少骨与软组织损伤的理念,取得满意的疗效。
最具特色的是在髋部骨折和肘部骨折上。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独创股骨颈骨折“顶压撬拨”三维复位法,为原创的微创、三维直接复位技术,几乎所有类型的股骨颈骨折都能达到满意复位效果(GardenI级复位标准)。该技术与智能系统结合有望首先实现机器人对股骨预颈骨折智能复位和固定一体化。率先采用抗剪切螺钉联合常规中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lIII型股骨颈骨折,达到微创、可靠的固定效果,目前临床随访疗效满意。
对肱骨远端粉碎骨折,通过扩大肱骨远端的髓腔通道,扩大了髓内钉在肱骨上的固定长度,并配合小切口辅助小钢板固,使该处骨折需要大切口切开固定,可能在行内固定时或取内固定时造成桡神经损伤的问题得以解决。
精益求精医者心打造行业典范
近年,中国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骨科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日常生活中人们诸多不健康的生活及运动习惯,也可能引发骨科疾病,患者苦不堪言。
多年来,医院始终站在骨科发展的前沿,以临床推动学术,以学术指导临床,以科研助力行业。
医院原址
医院原名“塔亭医馆”,始建于年,坐落在闽江河畔塔亭路,是福州市医疗机构中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院,如今已发展成为以骨科为龙头,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医院。
解放后第一任院长何祖焕是骨外科专家
日新月异的医院
医院于年成立骨科,至上世纪80年代末,“看骨科到塔亭”已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在林凤飞院长的带领下,医院骨科如今拥有张床位,14个病区,形成以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小儿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运动医学科、手足显微外科、足踝外科、骨内科9个亚专业为重点研究方向及1个骨科研究所全面发展的模式。骨科年门急诊量突破30万人次,手术总量近3万台,是国家级“十一五”重点专科,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福建省创伤骨科急救与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予“骨科专项能力培训教学基地”。
创伤骨科郑明主任手术中
该院骨科现有各级医师名,其中1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多人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学分会、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等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关节外科李炜明主任手术中
随着智慧医疗时代的来临,该院骨科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精准医学、智能医学与大数据时代直接进入骨科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塔亭骨科人继续秉承“厚德、平等、仁义、精进”的院训,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象,不断开拓进取,再创辉煌,造福一方百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