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年兽,那年兽到底
传说中,有一怪兽,专在辞旧迎新之际出来,为祸一方。故而每每到了年末岁首,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放鞭炮,企图吓走“年兽”,欢欢喜喜的迎接新年。
年兽,又名年或夕,是中国民俗神话中的一种恶兽,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在《金刚钻·说过年》中,年兽外形上更像是狮子和狗的结合体。
在《铁报·年兽》中,年兽头有独角,体型庞大。更甚者所描绘的年兽一身雪白,长着血盆大口,双头,四耳八腿......
在一九五九年的《新民晚报》上便刊登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年兽是一种神奇的野兽,它长着两个令人生怖的头颅,四只耳朵,八条腿。
一年四季都在沉睡,只有等到除夕这天才会出来觅食。年有三怕:怕巨大的响声、怕红色、怕日光。
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燃放烟火、爆竹、张贴春联,来赶走年兽,久而久之这些传统就保留了下来,成为过年的习俗。
追根溯源,年兽之名可在《谷梁传?桓公三年》中有迹可循。其中“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这里用庄稼谷物的成熟周期来进行记事。
而在《尔雅?释天》里更是直接言明:“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年”之名在甲骨文中的形态为“禾、人”组成,上边为禾,下边为人,取人负禾之义,意思是谷物成熟,人们收获之际便是到了“年”...
诸如此类解释,大体都是谷物成熟之后,便是“年”,而在过年之际便会有“年兽”出没。此时的人们为了避免庄稼谷物被年兽糟蹋,所以只好想尽办法来驱赶年兽。
那为何过年要放鞭炮(爆竹),是真的为了“吓跑”年兽吗?
其实早在先秦之前,便已经存在“放鞭炮”这一习惯。先秦时期的人们会进行“爆祭”,意为燃烧柴火,目的是为了驱邪告慰神灵,祈求平安。
在《周礼·春官》一书中便记载着,此时祭祀有九祭,其中的第三祭,便是爆祭。
“爆”须先“烧”竹,与平时的烧火取暖不同,这里的“烧”讲求在燃烧竹子发出声响,意在驱邪避祸,故而这才有爆竹声辞旧迎新的说法。
无独有偶,在宋代也有“燎竹者,爆竹也”这样的习俗传统。
而过年之所以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邪。在西汉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便详细记载着:西边有座山,山里有山臊,身量巨大,袒露着身体......
人们尝试着用燃烧着的竹子驱赶它,竹子着火后有响声,山臊听到无不惊惮。这里的“山臊”又名为“山魈”,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年”的另一化身。所以在庭前爆竹,是为了驱赶“山臊恶鬼”。
而在著名刘禹锡的《畬田行》中也说:“爆竹惊山鬼”。种种迹象说明,过年除夕放鞭炮,是为了惊走“年”。
那人们是如何吓走“年”的?其实在世人口口相传传说中,以下几个版本最为常见:
灶王爷请神童驱赶夕兽。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兽叫“夕”,等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常常外出伤人。夕兽的杀伤力之大,连灶王爷也无可奈何,只好奏请玉帝,后来就派下名为“年”的神童前来。
这位神童本领高超,一见到夕兽便放出红绸、用烧得噼里啪啦响的竹子扔向怪兽,一时间天光乍现,夕兽不敌,这才被消灭。
老百姓感念神童的英勇,就把这一天叫做“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此时家家户户都张贴对联、放鞭炮。
这个版本中的“年兽”传说相较于其他几个版本,更为具体,也有章可循。
另一个版本是乞讨老人除年兽。古时候的年,长得面目可憎,不仅头上长着角,而且还尖牙利齿。它常年居住在深海,等到除夕才爬上岸后骚扰一方百姓,毁坏屋舍,吃掉牲畜。
于是,等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为了躲避“年”的到来,无不携家带口的前往深山老林中。
这一年,桃花村的百姓刚要上山,恰好一个乞讨老人前来,见乡亲们都在关窗锁门,收拾行囊,目之所及之处都是一片慌乱。
桃花村的百姓无暇顾及这个乞讨的老人,只有一个善心的老婆婆,见老人可怜,施舍一番,并规劝老人一同随他们上山躲避年兽的骚扰。
但乞讨老人笑着说:“婆婆不妨让我在你家中留守一晚,且看我如何赶走“年”。”老婆婆在半信半疑下,最终还是让乞讨老人留宿一晚。
等到半夜,年兽进村,发现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门前还张贴着大红对联,瞬时被“吓”一大跳。
年兽缓过神便向着这户人家扑过去,不料院子里又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响声。院门打开后,老人身穿大红衣裳,大笑着看向年兽。年兽见此,狼狈而去。
第二天,人们回村,只见家家户户并无损坏痕迹,闻讯这才知晓“年”有三怕。看着满地的燃烧完的爆竹和门上贴着的红纸,无不欢喜。这事很快被传开来,于是家家户户争相效仿,自此年兽不敢侵扰。
从此,每年除夕,为了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
综上所述,从史料中不难看出,其实最早的过“年”是人们为了庆祝庄稼的收成,当时的人们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受去揣测“上天”的旨意。面对自然灾害,只能进行一系列的“驱邪”行为。
而过年燃放爆竹,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庄稼被动物、山臊等糟蹋,无奈之下这才想出用爆竹的声响来吓走它们。
久而久之,燃放爆竹吓走年兽就成了一种习俗。这不免令人感叹,古时候的人们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中国神话传说底蕴之深厚。
现如今的人们放鞭炮、贴春联更多的只是一种习惯索然,在鞭炮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撕下旧联贴新联,打开大门迎接前来拜访的人。
参考文献:
[1]舒畅.《年兽来了》——"年"的来历[J].家教世界,.
[2]葛云.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考辨春节起源与年兽传说[J].闽江学院学报,,34(3):4.
[3]王益祯."除夕"的由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3):45-4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