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长写作的教师能教好学生写作吗下

访谈嘉宾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倡导者,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外聘教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出版《儿童写作论》《会写作的教室》等专著10部。

何捷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教师,出版《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何捷老师的百字作文系统》等多部专著。

————————————

中国教师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有些孩子阅读量很大但仍然写不出“好文章”?

吴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因为“阅读”所以会“写作”。事实上,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横亘着一个“例文意识”,即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对文本中特殊的表达产生“阅读停顿”,并能主动揣摩这样的言语形式可以在哪种类型的习作中进行迁移运用。

当一个阅读者“例文意识”越强,他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阅读停顿”就越多,对他的写作促进就越大。遗憾的是,具有“例文意识”的学生凤毛麟角,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例文意识”严重缺乏,在优质的言语文本面前毫无察觉,因此也制约着学生的阅读效率,影响着阅读向写作的正向迁移。

何捷:其实,答案很简单——阅读就是阅读,写作就是写作。二者有交融的地方,也有区别。单纯希望从阅读迁移到写作,可行,但也要讲究方法。例如,精读分析、样例模仿、积累运用等。期待一读就会写出好文章,也许就是一种愿望吧。

中国教师报:在两位老师看来,当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存在哪些问题?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师的写作教学可以有哪些改进?

吴勇:当下写作教学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教学内容笼统模糊,并且面面俱到,缺乏鲜明而有针对性的靶向训练,教师的课堂所“教”对学生的写作难以产生“语力”。

现在中小学都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小学阶段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表达要素”,这为写作教学精准施教提供了帮助。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紧扣单元“表达要素”,针对语篇任务,瞄准学情,开发出精准可操作的写作知识或者写作支架,让单元“表达要素”落地生根,内化成学生的写作素养。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有起点,做到“一课一教”,让训练靶心鲜明;要坚持“教什么”就当堂“写什么”,“教什么”就当堂“评什么”,确保“教学评”一致性。

何捷:结合我主持的国家级写作专项课题,我与大家分享写作教学改进的方法——写作教学进行时。

“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是“写作、教学、儿童”,与其他写作教学主张的最大区别是强调教师的“教”在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写作,儿童是主体,伴随着主体写作全过程,教师必须履行教的职责,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进行时”就是以教为轴心,“教”串联全程,时时观照写作运思,激活生活经验,调用阅读积累,组织同伴合作,促进表达欲望产生,直至言语表达顺利倾吐而出。“进行时”的教涉及写作前的准备,写作后的修改与评价强调的是写作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